随着北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近日多家电池企业宣布赴美建厂。但据韩国媒体报道,根据韩国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传出的消息,韩三大电池厂商在赴美投资过程中,均被要求“共享核心技术资料”。
消息称,通用汽车此前向LG新能源提出了共享部分电池技术的要求,而福特汽车在与SK On进行合作协商时,也提出了共享技术的方案,据韩国产业资源通商部相关人士表示:“福特和SKOn仍在就技术‘共享’进行拉锯战。”若拉锯战持续,双方合作或将陷入停滞。
在全球电气化转型的过程中,动力电池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关键一环,而汽车制造商同样在加紧自主生产电池。但LG新能源首席执行官Kwon Young-soo透露,由于技术专利权和研究开发费高昂,车企很难自主生产电池。一位电池专家更是表示,即使是很小的信息,对汽车制造商也有很大的帮助。
将核心技术分享,无疑是在给美较为滞后的动力电池行业输入技术。业内不禁猜测,假如电池企业将核心资料共享,则会对现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格局造成颠覆性冲击,同时电池企业也有可能面临“卸磨杀驴”的情况。韩国政府对美企业提出的要求同样十分担忧,并在此前出台了一项保护国家核心技术的法律。
最近几年,美国车企持续加快电气化转型,多家电池企业纷纷规划赴北美建厂,以实现就近配套。
3月初,据日本NHK报道,松下正寻求在美国购买土地,考虑斥资数十亿美元,建设一座大型工厂,为特斯拉生产新型电动汽车的电池。3月23日,LG能源解决方案宣布,2024年之前将投资14亿美元在美国亚利桑那建厂。紧接着,三星SDI也与Stellantis公司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合作协议,计划在美国建设一家电池工厂。就在不久前,宁德时代也传出消息,计划投资50亿美元,在北美建设一座年产能高达80GWh的超级电池工厂。
结合此前美对半导体企业的做法,赴美建厂不禁让人认为是“与狼共舞”。但是,风险与机遇往往并存。
市场方面,在电动汽车时代,美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电动汽车市场。数据显示,美国市场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5.6万辆,同比增长近100%,而这一数据预计将持续增长。但在电池产业链上,美国本土电池产业发展并不理想,缺乏本土大规模生产动力电池的能力和产业链配套服务。
政策方面,美国政府也一直在强调制造业回归。在美国本土电池产业并未形成规模的情况下,美国市场是一个巨大的、等待挖掘的市场。今年2月,美能源部发布两份通知,将提供总额为29.1亿美元的资金促进电池材料精炼和建设电池材料加工、电池组制造设施以及回收设施发展。
此外,在海外建厂可实现动力电池本土化供应,在向汽车制造商供货的同时可以避免高昂的贸易关税,有利于企业开拓市场,预计未来将有更多企业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