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日,兰州新区生态环境局拟对年产30GWh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一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做出批复。
该项目位于兰州新区新材料产业园,建设方为国科能源(兰州新区)有限公司。项目占地面积211亩,项目总投资284885.72万元,主要建设1栋10GWh电芯生产车间,配套生产辅助区,包括原料库、锅炉房、污水处理站、NMP罐区、固废和危废间、成品库等。
项目生产规模为10GWh磷酸铁锂储能电芯,其中包括7GWh314Ah方形铝壳电芯,3GWh30Ah圆柱电芯。10GWh磷酸铁锂储能电芯中,3.4GWh电芯作为产品直接销售,6.6GWh电芯组装成储能模组销售。
据了解,国科能源成立于2022年8月18日,法定代表人胡晓明,注册资本1亿元,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专注于电化学储能电池及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全球第三次能源转型提供一流的产品与服务。
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国科能源已经在安徽滁州、安庆以及南京江北新区布局三大电池生产基地。其中,滁州基地主要是投资97亿元的21GWh储能与动力电池智能制造项目;安庆基地则主要是投资55亿元的10GWh储能电池智能制造项目;南京江北新区计划投资近100亿建设总部研发及年产30GWh储能电池生产基地。
若上述兰州项目建成,将填补了其在西北地区的产能空白,进一步强化产品供应能力。
甘肃是三北新能源大省的缩影。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结构向可再生能源加速转型,储能系统作为平衡电网波动、提升绿电消纳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逐渐凸显。
而作为 “西电东送” 国家能源战略的核心送端,甘肃新能源装机规模已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列。截至2025年初,甘肃全省新型储能装机已突破500万千瓦,正向600万千瓦目标加速迈进,成为西北能源转型的“稳定器”与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依托坚实的储能产业基础,甘肃已经在兰州、白银、天水等地区,培育新能源轻型核心技术产业,聚焦电池材料、电力电子等高端环节,形成全省储能产业新增长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