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退出
主页 > 电池制造 > 电池材料 贵州新增10万吨锂电材料技改项目

贵州新增10万吨锂电材料技改项目

本网讯  近日,贵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建设项目(一期)(技改)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后公告》,对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建设项目(一期)(技改)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审批决定。

据悉,上述项目由贵安新区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投建。原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规划总投资17亿元,建成年产6.5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线及其配套设施;期规划总投资8亿元,建成年产3.5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两期达产后实现 10 万吨的年产能。

此次技改拟依托现已建设厂房、办公生活区等,不新增占地,新增制粉、复合、回转窑、隧道窑等产线,并配套建设污染防治设施等,不对现有生产线进行调整,聚焦提升负极材料产能及生产配套能力。

资料显示,贵安新区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由湖南中科星城控股有限公司和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问鼎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其中,中科星城为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锂电负极业务的经营主体,专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二十余年,是最早布局动力锂电负极材料的企业之一;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问鼎投资有限公司则是宁德时代旗下投资主体之一。

此次合作,称得上是电池企业与供应商的又一次强强联合。

负极材料影响着电池的能量密度、充放电性能、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在锂电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需求增大,出货量和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22年出货量为137万吨,2023年出货量则达到了165万吨。

不过随着供需关系的扭转,此前供不应求的负极材料变得无人问津,价格大幅跳水。目前,高端负极材料主流价格4.2~6.5万元/吨,中端负极材料主流价格2.1~3.2万元/吨,低端负极材料主流价格更是低至1.60~2.2万元/吨,企业利润空间愈发有限,一体化成为降本增效的必然选择。

当下,国内主流负极材料企业均在强化一体化布局。随着一体化扩产项目落地,相关企业有望快速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盈利水平,保持出货量高速增长。


中国电池工业网是全国电池综合门户网站、专业媒体。提供最新的动力电池、锂电池、正负极材料、视频、图片等内容,电池评测,电池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专注于电池行业、锂电池,氢燃料电池等,致力成为中国锂电池的重要元素和主流媒体。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6821865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dcgy2018@126.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