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在万华化学、安达科技、湖南裕能项目相继落地后,磷酸铁扩产热潮再迎新动态。
近日,毕节市生态环境局织金分局发布了《贵州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一期)年产60万吨磷酸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信息公示》,标志着项目即将从规划走向实施。
此次公示的60万吨磷酸铁项目位于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茶店乡化工园区,由友山新材料科技(贵州)有限公司投建,规划年产60万吨磷酸铁及配套水处理装置,副产硫酸铵53600吨/年。
磷酸铁锂产业链,再次释放出明确的扩产信号。
01 150万吨产能加速释放
据了解,贵州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总投资约730亿元,是贵州历史上投资最大的产业项目,也是贵州“富矿精开”战略的的重要实践。此次友山新材料科技(贵州)有限公司投建的年产60万吨磷酸铁建设项目,便是贵州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间回溯至2023年12月,青山集团、华友控股、华峰集团与贵州省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围绕磷煤化工一体化及产业配套等开展合作;2024年4月,贵州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正式签约,签约金额为730亿元;2024年8月,贵州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启动仪式在织金举行;2025年1月,项目一期工程开工;2025年7月,项目桩基工程开工……
按照计划,该项目拟分三期投资建设年产150万吨磷酸铁和8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配套建设磷化工综合开发项目及装置;拟投资建设年产100万吨DMC(碳酸二甲酯)、500万吨焦化、50万吨焦炉煤气制甲醇、80万吨合成氨、100万吨双氧水等项目及装置。
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贵州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正全速推进。工程项目负责人介绍:“场平工程已完成81%,当前的核心工作是收边收口,12月底前能够全部完工”。按照计划,项目一期将在明年一季度投产,届时将形成150万吨磷酸铁和80万吨磷酸铁锂的产能规模。
150万吨磷酸铁产能,意味着什么?
磷酸铁是制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重要前驱体,其性能基本决定了磷酸铁锂的电化学表现。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磷酸铁产量228.3万吨,同比增长70.2%,较去年同期43.9%的增幅明显提升。
业内预计,2025年全年国内磷酸铁产量或达300万吨。照此预测来看,若贵州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150万吨磷酸铁产能满产运行,其产量将达到行业全年总产量的二分之一。
如此大规模产能规划的背后,是上游资源与下游需求的双重支撑。
从上游来看,贵州磷资源储量有近50亿吨,位列全国第三。依托丰富的磷矿资源,磷化工已经成为当地工业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拥有贵州磷化集团、贵州芭田、川恒股份等一批磷化工企业。
为加快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提高磷矿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和水平,贵州积极践行“富矿精开”战略,不断推动磷化工向高性能、高附加值的电池级磷酸铁、磷酸铁锂等领域发展。这将有效提升当地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能力,成为推动贵州从“传统资源型经济”向“精深加工与新材料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
从下游来看,终端磷酸铁锂电池需求的持续爆发,将为磷酸铁产能释放形成强劲支撑。下游需求的带动下,如今磷酸铁锂行业开工率已重新站上景气线,多家企业产线满负荷运转,进而带动了对上游磷酸铁的需求。
在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产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业内普遍预计本轮磷酸铁锂高景气度有望持续至明年,未来一段时间内磷酸铁需求将持续攀升。
02 磷酸铁前驱体技术升级
随着需求提升,今年已有多个磷酸铁项目相继落地。
8月22日,万华化学在其官网披露了《万华化学(四川)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磷酸铁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评公示》。万华化学拟在5万吨磷酸铁生产装置的基础上扩建产线,将产能扩至12万吨/年。
9月9日,龙蟠科技旗下湖北锂源宣布,历经1个多月的产线升级改造,磷酸铁车间A线、B线已全面投产,产能稳步爬坡并突破预期。此次磷酸铁产线升级改造将工艺优化作为核心突破口,为后续提质增效筑牢了根基。
10月23日,贵州安达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45万吨/年磷酸铁锂前驱体项目-A区30万吨/年磷酸铁锂前驱体项目”环评进行批前公示。此次公示的A区产能为30万吨磷酸铁锂前驱体,规划12条生产线,投资20亿元。
可以看出,包括友山新材料在内,今年落地的磷酸铁产能较多集中于磷酸铁锂头部企业。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市场订单逐渐向磷酸铁锂头部企业集中,头部企业通过打造“前驱体—正极材料”的一体化模式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磷酸铁锂需求迭代推动磷酸铁前驱体技术升级,头部企业率先响应。
近年来,终端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持续扩张的同时,对正极材料性能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性能、高压实密度的产品市场份额不断扩张,中端产品在夹缝中谋求生存空间,低端二代产品正逐渐被淘汰。
其中,风靡全行业的高压实密度因磷酸铁锂具备较高的技术门槛,所以订单较多集中于湖南裕能、富临精工等头部企业,这将大幅增加企业对磷酸铁的需求。
面对磷酸铁锂需求的升级,其核心前驱体——磷酸铁的品质与性能变得至关重要。
现阶段,高端磷酸铁锂产品对磷酸铁前的要求主要涉及化学组成与纯度、颗粒形貌与粒径分布以及工艺适配性等。例如备受关注的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该产品的磷酸铁法制备工艺中新增了二次烧结环节,进一步提高了对前驱体制备、大小颗粒级配的要求。
推动磷酸铁技术升级已经成为必然,具体到企业来看:国轩高科此前公布了一种微生物法转化与富集铁铁元素并制备磷酸铁锂前驱体的方法,电池性倍率性能还是低温保持率都有显著提高;贵州磷化集团也在一项研究中对钠法工艺制备磷酸铁的过程进行了优化,制备的高性能电池级磷酸铁产品铁磷比为0.970~0.978。
总体而言,在磷酸铁产能正处在高速扩张且供需两旺的情况下,行业正在从拼产能转向拼产品、拼技术实力。只有在产业链的新指标上站稳脚跟,才有机会未来的洗牌中生存,并在下一轮中高端赛道上走得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