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晚间,宁德时代公布三季度业绩报告。
报告显示,宁德时代2023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54.31亿元,同比增长8.28%;归母净利润104.28亿元,同比增长10.66%。
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约2946.77亿元,同比40.10%,实现归母净利润约311.45亿元,同比增加77.05%。
01 大手笔返利稳住客户?
开年以来,宁德时代便迎来多重利好。
毛利修复:年初至今,国内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持续地位徘徊,一定程度上修复了电池厂商盈利水平。前三季度宁德时代综合毛利率21.9%,第三季度单季毛利率已经升至22.42%,盈利能力保持稳定。
海外扩张:盈利修复份同时,宁德时代海外市场份额稳步提升。SNE Research数据显示,宁德时代今年1-8月海外动力市场份额为27.7%,同比提升了6.9个百分点。
不过,宁德时代虽然前三季度利润同比大涨,但仅从第三季度来看,其营收和利润增速明显放缓,同比增速仅为8%、10%,环比为5.2%、-4.3%。
因此有券商分析认为,宁德时代三季度利润环比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汇兑亏损,此前锁定终端客户的返利计划也对利润有所影响。
花旗也在一份报告中称,宁德时代压力主要来自二线电池制造商较低的产品价格,因此不得不开始降价以确保其市场份额。
今年年初,宁德时代推出了一个旨在降低动力电池成本的“锂矿返利”计划。即在未来三年以20万元/吨结算碳酸锂的价格,但签约车企需将这一时间段内80%的电池采购量承诺与宁德时代。
业内认为,宁德时代此举相当于较此前降价4个点,无疑是通过让利的方式去抢夺市场份额。
在宁德时代推出这一计划不久后,多家电池企业也表态考虑将按照自身节奏跟进,部分让利下游,但具体内容以及进度尚不得而知。
02 9月“失利”群狼夺权
宁德时代选择让利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
数据显示,1-9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车市占率则下滑至39.41%,同比下降超8个百分点,今年以来首次跌破40%大关。
虽然宁德时代的霸主地位并没有实质性动摇,但群狼环伺的局面也仍其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从技术角度来看,宁德时代无疑拥有者领先优势。但随着终端需求改变,以及车企对成本的管控要求,越来越多的电池制造商冲到了台前。
部分企业甚至推出了高配车型用宁德时代,低配车型用磷酸铁锂电池的组合模式。
从产品角度来看,宁德时代近期推出产品中,凝聚态电池与麒麟电池技术均位于行业前列,保持了其在中高端市场的竞争力,不过相应的成本也会更高。
例如,麒麟电池采用了高镍正极材料和大量水冷板令成本大幅提高,预计未来搭载麒麟电池的车型的价格大概率会突破40万元。
但在近些年,凭借产品自身的低成本优势以及政策的推动引导,新能源乘用车大众市场正成为一片新蓝海。
为此,宁德时代正逐步完善产品规划。
8月16日,宁德时代发布了这是全球首款磷酸铁锂4C超充电池——神行超充电池,可实现700公里以上续航,并且可做到全温域快充。
产品技术仍旧领先,磷酸铁锂材料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分析认为,神行电池未来或主要覆盖15万—30万元的纯电车型。
接下来,完善产品规划布局,把控成本还将是宁德时代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