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机构报价, 4月12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下跌0.2万元/吨至19.8万元/吨,跌破20万元/吨大关。与年初相比,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已下跌超60%。
锂盐价格如此跌跌不休,一再打破多个价格关口,也跌出了多个机构的预判。近期,甚至有专业人士称碳酸锂会跌到10万左右。
曾经,毛利率(主要锂电材料中)最高的锂盐,在跌跌不休的行情中,生产企业还能坚持多久?锂盐的成本价格到底是多少?
中电能协电池回收利用委员会产业研究部对目前已发布2022年报的锂盐上市企业进行了数据梳理及分析,来看看2022年各大锂盐企业的生产成本:
从分析数据来看,盐湖提锂路线碳酸锂成本最低,吨生产成约3万元。尤其是盐湖股份,其碳酸锂不含税成本价仅为2.97万元/吨,2022年盐湖股份碳酸锂(含工业级)产量31000吨,产量可观。藏格锂业表现也很不错,碳酸锂毛利率达92.2%,达到了天花板级别。
锂辉石路线中,锂盐产品成本价格差异较大,因为其生产成本与原材料锂辉石来源有着直接关系。
此路线中,天齐锂业锂业生产成本最低,吨不含税成本价为7.49万元,因为齐天锂业目前是行业内唯一实现锂辉石精矿100%自供的企业。
赣锋锂业作为国内锂盐的TOP1企业,2022年产量超过9万吨,产品吨不含税成本价格为15.61万元。
盛新锂能与赣锋锂业一样,锂辉石原料可以部分自供,2022年其锂盐产品吨不含税成本价格为10.08万元,成本价介于天齐和赣锋之间。
永衫锂业碳酸锂装置于2022年6月投产,原料为进口锂辉石,其碳酸锂成本价较高。融捷股份部分碳酸锂仅为提纯产品(即外购粗产品加工),成本价格参考意义也不大。
锂云母路线中,永兴材料拥有锂云母矿资源且提锂技术有了提升,2022年其碳酸锂吨不含税成本价仅为5.53万元,且19742吨的产量也较为可观。
江西领能虽然也有鞍重股份内部企业供应锂云母原料,但其装置于2022年9月投产,全年产量较少,碳酸锂生产成本较高。
除去参考意义不大的数据,2022年上述锂盐吨不含税成本价格在12.3万元左右,含税折算价格接近14万元/吨。
从锂盐关键原材料锂辉石精矿进口情况来看,2022年报我国全年锂辉石精矿进口量约280万吨,2022年进口均价为2万元/吨(CIF价格)。按一吨碳酸锂消费8吨锂辉石精矿(SC6)计,以进口锂辉石路线的锂盐仅原材料成本一项就达到了16万元/吨。
2022年我国碳酸锂产量39.5万吨,氢氧化锂产量24.6万吨。其中来自进口锂辉石的产品贡献率达55%,仍占绝对主导到位。
可见,目前锂盐的价格几乎接近2022年成本价格底线,实际上部分锂盐、锂矿生产企业为了止损已然减产或是停产。即使低成本运行的锂盐企业,其产品库存量也达到了峰值。
供需不平衡,是红利的条件,而短暂是红利的特性。2022年锂盐的高红利就是最好的印证。
2021年我国锂盐表观消费量为41.8万吨,2022年达到了67.7万吨,年均增幅高达62%。锂盐80%以上的用处是生产锂电池正极材料,其中氢氧化锂用于高镍三元产品(8系及以上),碳酸锂则用于磷酸铁锂、锰酸锂、钴酸锂及低镍三元正极材料生产中。
碳酸锂消费中,净进口产品达到了24%,进口产品主要来自智利、阿根廷,这里有丰富的盐湖资源。氢氧化锂贸易则是以出口为主,产品主要出口至韩国、日本,用于生产高镍三元正极材料。
锂电池最大的终端应用中,新能源汽车在2022年迎来爆发式增长,产量突破700万辆,较2021年增长几乎近一倍。而2023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速明显下降,预计全年产量会在900万辆左右,年均增长率会降至30%以下。
锂电池生产方面,2023年一季度我国动力电池产量为120.6GWh,同比仅增长20%。据媒体公开报道,近几个月电池厂开工率持续维持低位,平均只有三到四成。
高增长逆转急下,锂电池整个产业链呈现出我们目前看到的场面,而当中冲击最大的就是锂盐市场。电池级碳酸锂跌至20万吨以下,已有生产企业坚守不住,剩下的就要看龙头企业、拥有锂矿资源的企业如何去应对。但从各种信息来看,碳酸锂下跌的空间已不太大,而且终端需求仍呈增长趋势。部分锂盐企业减产、停产,消化库存,慢慢市场又回达到新的供需平衡。
供需不平衡是短暂的,红利是短暂的,灰暗也是短暂的。我们更希望看到经过调整、洗礼后的锂电产业回归理性,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事实上,我国已经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锂电产业链条,也有新能源汽车无比广阔的市场,行业波动只是阵痛,是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唯有此我们才能迎来更高质量的产业提升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