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特瑞日前公告,下属子公司贝特瑞纳米拟与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项目进区协议》,拟在襄阳高新区内投资建设生产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项目的事项。
主要原因是项目用地和土地上厂房存在瑕疵,导致贝特瑞纳米及湖北贝能无法使用该项目地块以及标的设备,项目协议的目的已不能实现。
据了解,贝特瑞是新能源材料研发与制造商,主营产品为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其负极材料出货量连续9年位列全球第一。
受锂电池需求带动,贝特瑞最近四个季度的总营收较上期增加126.01亿元至212.08亿元,归母净利润较上期增加4.78亿元至17.08亿元。
当前锂电池产业链利润逐渐向上游转移,除贝特瑞外,上游材料企业业绩持续向好。在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下,企业抓住新能源电池产业风口,不断延伸产业布局。
如锂矿巨头赣锋锂业同样开始布局电池制造领域。日前,赣锋锂业宣布董事会同意公司启动赣锋锂电在深交所分拆上市的论证工作,适时推进赣锋锂电分拆上市工作。
目前,我国动力锂电池的市场集中度较高,行业市占率前十企业较为稳定。2021-2022年,龙头企业市占率CR3保持在70%以上,CR5保持在80%左右,行业格局基本形成。
与此同时,跨界企业也在不断进入电池制造领域。红豆股份计划投建固态锂离子电池项目,贸易公司上海百予锂电池制造项目也于此前签约,黑芝麻同样周期10月宣布在江苏南京市、江西南昌市建设磷酸铁锂电池生产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当行业过热时往往会吸引大批企业,但风口过后可能会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数据显示,2022全球锂电池规划产能将达1TWh,其中绝大部分产能集中在中国。
随着竞争的家具和资本的涌入,未来落后产能将被淘汰,行业壁垒将不断提高,而盲目入场的企业技术水平是否达标,都存在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