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表示,抓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健全工业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大力推行绿色设计,培育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工业园区。
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看似是一个末端问题,实则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自2015年起,我国新能源汽车迅速放量,当年产量为40.13 万辆,同比2014 年增长291%,销量为33.11万辆,同比增长342.9%。由此测算,2021年为动力电池退役初期,未来动力电池退役量规模将持续放量。
电极材料一旦进入到环境中,金属离子、碳粉尘、强碱、重金属离子等均可能造成重环境污染,废旧电池拆解回收可有效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极具社会效益。
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集邦咨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报废量将超过18GWh,到2025年该数量将达到91GWh。同时,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估,2025年中国废旧动力电池再生利用市场规模将达到260亿人民币。
各大企业抢占市场份额。据电池工业网统计,我国现存“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共1.5万家;2020年之前企业注册量增长缓慢,2020年是企业注册量的爆发期,全年共注册了2579家企业,同比增长了253.3%;2021年上半年新注册了9435家,同比增长2611.2%。
随着动力电池产销的增长,镍、钴、锂等上游材料供给出现短缺。而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中含有大量的有价金属,包括钴、镍等重金属在我国矿藏资源非常有限。回收利用废弃锂电池中的锂、镍、钴、锰的电池级原料,并再次用于电池制造,对构建系能源对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闭环,实现绿色生产制造,保障我国战略资源供应巨头重大意义。
然而巨大的回收市场,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大量废旧动力电池流入小作坊等非正规渠道。“小作坊”之所以能够顺利回收到电池,主要原因在于其成本较低,在回收时能大幅推高报价,破解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难题,规范流向渠道是当务之急。
为了解决目前的行业现状,工信部先后出台《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规定》等政策文件,搭建溯源管理国家平台,建立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