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疫情影响,新时代集团浙江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和浙江中金格派锂电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因疫情防控需要均停产。两家企业产能约为1300金属吨,占行业总供应量的32.5%。
业内预计,本次停产时间将在一个月左右,将影响全国15.54%的钴盐产量。
钴供应持续偏紧
钴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矿产资源,《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将钴列为我国24种战略性矿产之一。同时,钴也是三元锂电池重要正极材料之一,可以稳定材料的层状结构,而且可以提高材料的循环和倍率性能。
从全球分布来看,刚果(金)、澳大利亚和古巴三国储量之和就占了全球总储量的68%。其后依次为赞比亚、菲律宾、俄罗斯、加拿大、新喀里多尼亚、巴西、中国、美国、南非等。
其中,中国钴产量及占全球产量的比例呈下滑趋势。2020年中国钴产量为2300吨,较2019年减少了200吨,同比下降8%,占全国钴总产量的1.64%。
需求方面,受益于锂电池等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全球对钴矿需求也日益增加。央视财经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三元材料动力电池用钴量逐年保持着30%以上的增长率。
需求的增加和产量的减少导致国内钴供应出现缺口。2020年,我国钴资源缺口5.4万吨,原料缺口达6.8万吨,随着今年动力电池需求的增加,这一缺口将逐渐扩大。
截至11月末,国际市场金属钴价格已达102%,同期原料价格也上涨了86%。业内人士表示,现阶段进口金属钴已经超过了每磅31美元,约合人民币50万元/吨,国内市场价格也在46万元/吨左右,较年初上涨2万元左右。
反观供给端,受海外疫情扰动,南非港口转运不畅,导致运送到全球的钴原料减少,成本提高。
此外,嘉能可、洛阳钼业、谢里特、淡水河谷等大型跨国生产商控制了全球大部分钴资源,市场集中度较高,同时企业议价能力较强。相关机构认为,国内钴供应持续偏紧,钴价预计还将继续上涨。
上游企业利好,下游“被动上车”
钴价格上行同时推动碳酸钴、电解钴、钴粉等生产厂商上调报价。上海钢联发布数据显示,12月初,部分锂电材料报价再度上涨,电解钴上涨1500-2000元/吨;碳酸钴涨10000元/吨;钴粉涨5000元/吨;硫酸钴、氯化钴均涨2500元/吨。
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上游厂家降价出售意愿较低,下游厂商采购需求强烈,伴随新能源汽车高景气延续,短期内将持续利好相关厂商。
同时,钴也成了企业新的争夺目标。
2020年12月,国内矿业巨头、全球第二大钴生产商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披露,公司与自由港公司达成股份购买协议,以5.5亿美元总价收购后者在刚果(金)的Kisanfu铜钴矿中95%的间接权益。
2021年4月,洛阳钼业与宁德时代间接控股公司邦普时代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就项目战略入股、产品包销、扩大合作和建立新能源金属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进行深化合作,有效期至2031年4月11日。
邦普时代以总对价1.375亿美元获得洛阳钼业全资孙公司KFM控股的25%权益。KFM控股持有刚果(金)的Kisanfu铜钴矿项目95%权益,另外的5%权益由刚果(金)政府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