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消息,根据国家和上海市新形势、新要求,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23—2025年)》。
主要包括以下具体举措:
一、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优化调整化石能源结构,加快火电机组升级提质。
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严把新建项目准入关口,深化工业企业VOCs综合管控,大力推进VOCs源头替代和减量化技术,强化VOCs无组织排放整治,推进简易VOCs治理设施精细化管理。
三、提升交通绿色清洁水平。大力推进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提升机动车清洁化水平,加快公共与私人车辆电动化,深化储运销环节油气回收治理与监管,加快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非道路移动源清洁化替代。
四、推动建设领域绿色发展。深化扬尘源全方位管理,强化渣土运输作业规范,推广低VOCs含量建材。
五、深化农业污染综合防治。全面推广精准施肥,推进农药减量控害,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六、实施社会面源深度治理。加强餐饮油烟在线监控和集约化管理,推进绿色汽修升级改造。
七、深化区域协作共商共治。建立区域大气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一体化示范区制度创新,加强区域污染联合应对。
值得注意的是,在氢能领域《计划》提出,加快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鼓励私有乘用车电动化,持续推进纯电动、氢燃料电池重型货运车辆的示范试点及推广应用。到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总量力争突破1万辆,个人新增购置车辆中纯电动车辆占比超过50%。
2023年,光伏退补已5年,电动汽车正式退补第一年,政策层面需要找一个未来的经济增长点进行培育,氢能产业,正是未来之选。
近年来,上海不断加强氢能布局,试图打造“氢能第一城”。今年7月,由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制定的《上海交通领域氢能推广应用方案(2023—2025年)》正式印发。
重点发展重卡、公交、冷链、非道机械等应用场景,加快完善氢燃料供应体系和燃料价格形成机制。促进燃料电池汽车检测、维保等运营支撑体系以及氢燃料生产、运输、储存、加注等产业链趋向成熟,营造良好的使用环境。适时探索氢能在水运、航空、铁路领域的示范应用的可行性。
未来,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政策投入支持,有望促使氢能走向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