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吉林省召开深入推进“氢动吉林”行动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推动“氢动吉林”行动加速加力、提质提效,积极抢占氢能产业发展新赛道、制高点,为吉林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培育新动能。
会议要求,要把“氢动吉林”行动作为绿电消纳优先方向,全力建设国家级绿氢全产业链示范省,确保到2025年氢能产业规模跨越式增长、产业链布局基本形成,到2030年氢能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规模、2035年达到千亿级规模,将吉林省打造成为“中国北方氢谷”。
其次,要加快实施风光消纳规模制氢、工业领域规模用氢、多元应用生态构建、高效便捷氢能储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氢能技术体制创新等“六大工程”,促进“绿电+绿氢+绿氨+绿醇”全链条发展,沿着产业链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带动配套企业进入,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健全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协同完备、深度融合的现代化氢能产业体系。
同时,要以实现国产化、本地化、量产化为主要目标,联合研发力量,组建吉林省氢能产业综合研究院,集中解决氢能领域关键核心问题,推动“制、储、运、用、研”各环节关键技术持续迭代,为氢能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加大氢能汽车研发推广力度,大力发展“风光发电+绿电制氢”,推动以绿氨为载体的氢能储运试点示范,积极探索推进氢能替代化石能源。构建到底到边的责任体系、系统完备的政策体系、稳定可靠的保障体系、全面从严的监管体系,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2年11月30日,为深入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抢抓氢能产业发展关键机遇期,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据国家《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决定》、《“氢动吉林”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吉政办发〔2022〕36号),制定本方案。
2023年,光伏退补已5年,电动汽车正式退补第一年,政策层面需要找一个未来的经济增长点进行培育,氢能产业,正是未来之选。
2022年,中国制氢产值规模达到4833亿元,随着国家对制氢产业的不断支持及投入,预计到2026年,我国制氢产值规模将达到7825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36个省级市级地方出台政策发展氢能,年经济产值规划超过10万亿。2022年,广东氢能相关存续企业达到397家,领跑全国。江苏、山东、北京、上海、河北、浙江企业数量超百家,湖北、河南各有98家、92家,四川89家,与广东一同构成前十阵营。
氢能,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千亿级别产值的吸引力,已成为城市的下一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