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股份日前公告,拟与永泰能源在北京市共同投资设立北京德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拟定注册资本10亿元。
具体看来,在新设立的德泰储能股权结构中,永泰能源以货币方式出资5.1亿元、持股51%;海德股份以货币方式出资4.9亿元、持股49%。
“双碳”战略下,全球能源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储能行业前景广阔,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需求将达288GWh,根据BNEF2025年储能系统成本为1.4 元/Wh左右的推测,则届时全球储能市场空间将达4032亿元。
作为全球最大的储能市场,我国各地独立储能项目相继落地,电池企业也迎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宁德时代为例,2021年宁德时代营收1303.56亿元,其中储能系统销售收入136.24亿元,同比增长高达601.01%。
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储能电池技术的迭代。近年来,钒电池以其自身安全、环保、超长循环次数等特性,成为电化学储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钒电池正处在产业化的前夜,伴随储能的发展,钒电池的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光大证券预计,2021年至2026年,保守情况下中国钒电池年新增装机量的复合增长率或为42%,理想情况下有望达56%。
市场带动下,多家公司争相布局钒电池。中核钛白7月7日公告,公司与四川伟力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全产业链》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围绕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全产业链展开全面深度合作。
2021年9月,攀钢钒钛公告称,其与大连博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储能产业发展状况,双方商议共同投资,建设钒电解液工厂,逐步扩大钒电池产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