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退出
主页 > 资讯 > 快报 国企投资!四川5万吨磷酸铁锂项目达产

国企投资!四川5万吨磷酸铁锂项目达产

本网讯  近日,磷酸铁锂行业又迎来一个好消息。蜀道矿业集团宣布,旗下蜀能矿产公司投建的“5万吨/年磷酸铁锂新材料项目”累计产量已成功突破5万吨大关。

该项目位于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劳动工业园区,总占地131.66亩、建筑面积67.31亩,规划产能5万吨/年。项目于2022年11月正式动工,2023年10月全面建成,2024年4月投产,经历了一年的产能爬坡,如今该项目已经正式实现从建设到稳定生产的全流程贯通。

这个四川国企巨头,正不断扩大锂电产业版图,加速崛起。

01 国企巨头强势入局

资料显示,蜀道矿业集团是世界500强蜀道集团旗下专业从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锂电新材料研究生产的投资运营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矿业、磷化工、新材料三大板块。

公司由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路桥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直接持股,四川省国资委旗下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间接控股,致力于打造“全国知名、四川一流的矿业和新材料投资运营企业”。

虽然背靠“大树”,但当前磷酸铁锂行业并不理想。蜀道矿业集团也表示:“磷酸铁锂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产能结构性过剩与市场价格竞争压力并存”。

这一背景下,公司为何仍在布局?

一方面,即便锂电行业陷入调整周期,但磷酸铁锂电池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前景依然广阔,全球锂电市场对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需求将长期存在。另一方面,受大宗固体矿产价格波动加剧的影响,近年来全球矿业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加深,供需结构性矛盾不断加剧,相关企业利润空间持续压缩的困境愈发凸显,转型已经成为必然。

而作为蜀道集团矿业板块转型发展的主力军,蜀道矿业集团也依托现有矿产资源,加快向下游产业链延伸。

目前,含已注销的公司在内,蜀道矿业集团共有11家子公司。其中涉及锂电业务的包括:四川蜀能矿产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新锂想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当升蜀道(攀枝花)新材料有限公司、四川蜀矿环锂科技有限公司等。

四川蜀能矿产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21年,由蜀道矿业集团控股,川能动力、马边彝族自治县和比亚迪共同持股。上述刚刚达产的建的“5万吨/年磷酸铁锂新材料项目”便是其在锂电领域的核心项目,该项目可以与同样位于蜀能矿产公司旗下的“马边老河坝三号磷矿项目”形成协同,打造从磷矿到磷酸铁锂的一体化产业链。

据了解,“马边老河坝三号磷矿项目”是蜀道集团首个自主投建运一体的磷矿矿山项目,设计产能100万吨/年,预计年均产值超4亿元,年均贡献税收超2600万元。

四川新锂想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8年,由蜀道矿业集团、科能锂电、绿然科技持股。该公司旗下“5万吨/年三元正极材料项目已于2018年12月开工,采用固相反应+表面修饰工艺生产动力型、高电压型三元NCM523产品、三元NCM622产品、高能量密度三元NCM811、NCA产品。

当升蜀道(攀枝花)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是蜀道矿业集团与当升科技的合资公司,其中蜀道矿业集团持股49%。以该公司为主体,双方计划投资26亿元,合建“年产12万吨磷酸(锰)铁锂锂电正极材料项目”。

四川蜀矿环锂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是蜀道矿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电池回收利用业务。作为四川省内首家全流程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企业,该公司旗下“10万吨/年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项目一期”已在四川射洪市锂电产业园正式投产,生产出的碳酸锂将主要供应给遂宁本地材料企业。

02 市场考验仍未结束

近两年来,锂电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产品价格普遍低迷,市场内卷十分严重。

锂电行业的竞争有多残酷?自2024年以来,锂电产业链便掀起了项目终止潮,宝明科技、华软科技、黑芝麻等企业纷纷宣布暂停或终止新项目建设,部分企业甚至走到了破产阶段。2025年,一部分锂电企业也着手调整项目布局,其中不乏行业龙头。

例如LG新能源退出印尼84.5亿美元电池供应链项目,欣旺达终止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智能硬件宁乡综合生产基地项目等。

然而,供需失衡只是锂电行业面临的考验之一。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的驱动下,锂电池行业正迎来新一轮技术迭代,这背后正是从电极、隔膜,到结构、热控的不断升级。

仅从蜀道矿业集团涉及的正极材料业务来看,下游锂电池需求的变革正不断推动着正极材料的升级换代。

磷酸铁锂方面,以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材料为核心的技术技术迭代正加速推进。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是指压实密度2.6g/cm³以上的产品,该类产品能够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电池续航能力和快充性能,同时降低综合成本。

此外,磷酸锰铁锂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磷酸锰铁锂不仅在安全性能和稳定性方面足以媲美磷酸铁锂,还有着更高的能量密度,可有效提升电池性能。

三元材料方面,则进一步发挥高能量密度的优势,逐渐向高镍、超高镍发展。据了解,超高镍三元材料应用于高端车型后,能量密度可达300wh/kg以上,有效满足消费者对长续航的追求。

当下锂电正极材料早已进入发展的“深水期”。在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加快、原材料价格持续下探的影响下,行业竞争焦点开始从规模扩张转向技术创新。

不过,技术创新的背后往往离不开高强度、持续性的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在技术竞赛中难以取得优势。预计在新一轮技术迭代下,落后产能和尾部企业将加速淘汰。


中国电池工业网是全国电池综合门户网站、专业媒体。提供最新的动力电池、锂电池、正负极材料、视频、图片等内容,电池评测,电池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专注于电池行业、锂电池,氢燃料电池等,致力成为中国锂电池的重要元素和主流媒体。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6821865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dcgy2018@126.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