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日,孚能科技在互动平台披露了其第三代半固态电池的最新计划。
孚能科技表示,公司第三代半固态电池引入了固态电解质,并采用原位固态化技术,进一步减少电解液在电芯中的含量,计划于2026年量产。结合使用高能量密度正负极材料,目前软包电芯能量密度已达到400Wh/kg。
可见,半固态电池已经成为多个头部电池企业中具备明确的技术储备和商业化推进计划。
动力电池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质构成,液态与固态电池本质区别在于电解质形态的不同。根据液态电解质的含量,固态电池可分为半固态、准固态和全固态三种类型,液体含量分别为5~10wt%、0~5wt%、0wt%。
其中,液体含量0wt%的全固态电池次那个能最为优异,不仅有着是超高安全性,还可以实现能量密度的跃升。
首先,固态电解质不可燃的特点消除了液态电解质泄漏引发火灾的风险;其次,其还支持锂金属负极的应用,可以使电池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是传统锂离子电池的2倍以上。
根据公开信息,宁德时代在全固态电池已投入7~8年的时间进行研究,布局最具潜力的硫化物全固态电解质;比亚迪也在2013年开始了全固态电池研发,计划2027年启动批量示范装车应用,2030年大规模应用。
全固态电池大规模产业化看似近在眼前,但作为下一代能源存储技术的代表,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应用仍面临多维度、系统性的挑战,技术瓶颈、制造工艺、成本控制、产业链协同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这一背景下,半固态电池率先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产业链配套体系正在加速完善。
现阶段,半固态电池凭借其在技术、商业化应用和市场接受度上的优势已在3C、低空、机器人、商用车和乘用车等多领域完成应用,展现出成为锂电池市场主流的潜力。
并且随着技术进步和商业化推广,半固态电池性能、成本有望实现进一步突破。数据显示,2025年半固态电池包成本约为1.2元/Wh,较液态电池高40%;随着规模化生产推进,预计2027年成本将降至0.9元/Wh,与高端液态电池形成直接竞争。
这也预示着,未来几年半固态电池不仅不会是过渡路线,反而有望成为引领锂电池市场变革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