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在2024年年报披露后,今年宁德时代的营收能否重回正增长,成为市场最为关心的问题。
7月30日,宁德时代公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营业总收入1789亿元,同比增长7.27%;归母净利润305亿元,同比增长33.33%;综合毛利率25.0%,同比增长1.8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达587亿元,期末货币资金超过3500亿元。
同步公布的还有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宁德时代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分红10.07元(含税),合计分红金额达45.73亿元。
宁德时代的增长“见顶”的传言就此打破。
01 半年狂揽千亿营收
近两年,锂电产业链产品价格低迷,市场内卷严重,甚至迫使多家巨头退出既有项目。仅在2024年,就有至少300GWh的电池项目被搁置,涉及LG新能源、ACC等电池巨头。
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宁德时代如何实现千亿营收?
作为全球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的领先企业,宁德时代全球市场地位稳固。
动力电池业务: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营收为1315.73亿元,同比增长16.8%;毛利率为22.41%,同比下滑1.07%。上半年,宁德时代以128.6GWh的总装机量排名第一,市占率高达42.92%,与2024年同期相比装车量增长了37.8%。
储能系统业务:宁德时代实现营收为284亿元,同比下滑1.47%;毛利率25.52%,同比增长1.11%。上半年,宁德时代储能电池出货量仍居全球第一,并在快速发展的中东和澳洲市场接连斩获订单。
电池材料及回收:宁德时代实现营收为78.87亿元,同比下滑44.97%;毛利率26.42%,同比增长18.21%。当前,宁德时代构建了全球最大的电池回收网络,随着锂电池退役高峰的到来和技术迭代,回收业务有望成为宁德时代第二增长曲线。
电池矿产资源:宁德时代实现营收为33.61亿元,同比增长27.86%;毛利率9.07%,同比增长1.26%。今年,锂价在扩产与减产的拉扯中继续筑底,宁德时代对此表示,公司有锂矿资源战略储备,也与供应商签订了长期协议,能够较好地应对碳酸锂价格的波动。
从上述业务来看,动力电池业务是宁德时代业绩的主要增长点,技术优势与规模效应则是宁德时代电池业务实现利润持续增长的两大核心要素。
产能方面,宁德时代在国内顺利推进洛阳基地、济宁基地、福鼎基地、溧阳基地等建设;在海外稳步推进匈牙利工厂、西班牙工厂建设。报告期内,宁德时代电池系统产能345GWh,在建产能235GWh。
技术方面,尽管现在动力电池企业之间的技术产品差异已经越来越小,但宁德时代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推进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进程,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例如其专门推出的乘用车领域增混车型专用电池——骁遥超级增混电池,纯电续航在400公里以上,且兼具4C超充。
高盛近期研报认为,宁德时代产品组合改善支撑单位毛利扩张趋势。预计其混增电池单位毛利率将达到150元人民币/kwh,较2025年首季的147元人民币/kwh有所提升。
尽管当前新能源锂电池行业整体仍处于底部持续运行,但宁德时代的业绩表现可以证明,创新性的突破与差异化的布局能够带领企业走出低端竞争。
02“降温”固态电池市场
每当提到锂电池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固态电池就成为绕不开的话题。作为下一代能源存储技术的核心方向,固态电池凭借其更高的能量密度及优异的安全性能,被业界认为是锂电池的终极形态,全球主流电池厂商、车企都在固态电池领域有所布局。
在7月30日晚的财报电话会上,宁德时代有关负责人在谈及固态电池时,用“资本热度比产业热度高”来形容当前固态电池的发展态势。他认为,全固态电池真正商业化的时间较长,目前市场上很多在研发的固态电池产品其实是半固态电池。
火爆的固态电池,被宁德时代泼了一盆冷水。
实际上,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十分复杂。首先要考虑到技术问题,也就是相关企业的技术水平是否达到可以大规模生产、商用的标准。
据了解,当前最前沿的技术突破主要集中在电解质材料创新、电池结构优化、性能提升等方面。特别是在电解质方面,虽然固态电解质相较于现有的电解液有诸多后者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全固态体系的电解质材料研究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界面问题、锂枝晶问题、性能平衡问题仍旧待解。
然后要考虑到成本和供应链成熟度等因素,现有供应链是否可以支撑固态电池大规模生产。
目前来看,固态电池行业产业链仍未完全成型,固态电池电极材料和电解质体系技术路线也尚未明确。宁德时代在电话会上表示,供应链成熟需要3年以上周期,他们预计2027年小规模量产固态电池,2030年前后有望更大的规模化生产。
固态电池发展虽充满挑战,但也孕育着巨大的机遇。业内认为,全固态电池技术的突破或将重塑能源利用及存储格局,除高端乘用车外,固态电池在储能、eVTOL、商用车、机器人、特种动力、3C数码产品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均有应用的可能性。
在新需求的持续催化下,固态电池技术的应用有望驶入快车道。机构预测,2030年固态电池出货量约150GWh,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500亿元人民币,至2030年,固态电池出货量复合增速将高达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