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上汽全固态电池落地时间定了。
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4月10日表示,上汽新一代固态电池将于今年底在全新MG4上量产应用;2027年,上汽首款全固态电池“光启电池”将落地。
根据上汽集团此前披露的信息显示,其全固态电池基于聚合物-无机物复合电解质技术路线打造,将于2026年实现量产,其能量密度将超过400wh/kg,体积能量密度超过820wh/L,电池容量能够超过75Ah。
早在2014年,上汽集团就已开始自主研发固态电池技术,成为当时国内最早一批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企业之一。此后,上汽集团与清陶成立联合实验室,致力于将固态电池技术进行产业化。
2024年4月,来自上汽的智己汽车推出由上汽集团和清陶能源共同研发的业内首个准900V超快充固态电池,并将这块电池命名为“第一代光年固态电池”,首搭智己L6车型。
目前,上汽清陶致力于材料、电芯、系统的创新研究,开发和生产新一代高安全、高性价比的固态电池,拥有固态电池自主知识产权,搭载第一代固态电池的智己L6光年版已向工信部进行了申报。
上汽清陶总经理李峥透露,该款电池采用了“高离子电导率、耐高温固态电解质”以及“干法固态电解质层一体成型”技术,新技术使得电芯整体内阻大幅下降,也使得电池具备超快充能力。并且,新研发的固态电解质厚度仅10微米,同时采用了无机涂层,可减少电芯短路的可能。
全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代表,被认为是动力电池产业竞争的关键“制高点”,对产业具有颠覆性影响。
随着“上车”时间的逼近,全固态电池将为新能源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
从技术层面看,它将推动行业技术的快速升级,促使更多车企加大在电池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形成良性竞争,加速行业技术进步。
从市场层面看,车企开始与电池巨头争夺话语权。固态电池的竞争不仅是技术战,更是未来能源话语权的争夺,那些率先掌握全固态电池技术并实现量产的车企,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市场份额可能会重新分配。
此外,固态电池的崛起也会导致使传统动力系统和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将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将加速燃油车退出历史舞台。
尽管前景光明,但固态电池的普及仍面临技术瓶颈,界面阻抗、锂枝晶生长、低温性能不足等问题尚未完全攻克,不过,随着各大车企和相关企业的持续投入和努力,相信在未来,全固态电池能够突破这些难题,为电动汽车行业带来新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