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官网日前发布通知,决定对内置中国产二次电池的智能手机和中国产NCM811的正极材料是否侵犯专利权进行调查。
其中,关于对“NCM811正极材料”的调查申请由LG化学提交,调查对象包括三家中国制造商和一家韩国进口商,具体企业名称尚未披露。
中国锂电池产业链上的企业崛起,难免在专利上与欧美、日韩企业狭路相逢,“专利”也逐渐成为其手中利器,专利战已是屡见不鲜。
容百科技、当升科技、宁德时代、中创新航、恩捷股份、珠海冠宇、ATL等相关企业都曾卷入相关纠纷。
目前,企业之间的专利之争不仅仅是知识产权问题,而是越来越多的企业之间的竞争。
自2023年起,锂电产业步入深度洗牌周期,产能全面过剩致使市场竞争加剧。对手间的竞争也从锂矿延伸至回收,战火从国内蔓延至国外。
如今全球化是行业未来明确的方向,锂电产业链出海开拓海外市场已经大势所趋。
锂电企业中,宁德时代已宣布在欧洲建立两座电池工厂,具备了电池在欧洲本地的生产和供货能力,中创新航、多轩高科、蜂巢能源、亿纬锂能也接连宣布在欧洲设立工厂。
材料企业中,天赐材料与德国朗盛合作了首个OEM工厂,并计划在摩洛哥成立新公司;华友钴业拟投资200亿摩洛哥道拉姆在摩洛哥建造电池组件工厂。
在全球化战略下,凭借产业链前期规模化效应及技术领先带来的产业优势,我国电池企业海外扩张势不可挡,在全球市场的知识产权建设也变得尤为重要。
完善核心专利话语权,构建专利“护城河”将助力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