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天赐材料(江门)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锂电池电解液及10万吨锂离子电池回收项目环评获批。
根据此前披露的信息显示,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元,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年产20万吨锂电池电解液,二期项目年回收利用10万吨锂离子电池,全部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57亿元。
天赐材料表示,江门项目将进一步加强公司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电解液及磷酸铁锂回收产业链上的战略布局。
受此前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影响,天赐材料以循环体系构建从资源端到副产回收循环利用的锂电池材料生态产业链。
而上述锂电回收项目的建设则促使天赐材料的产能规划覆盖锂电材料的全生命周期,增加低碳、低能耗、低成本原材料的供给,同时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天赐材料相关负责人在一次调研中表示,公司正在通过与下游客户合作,正在建立废旧电池的回收渠道,锂电池回收项目预计在2024年逐步放量。
在循环经济体系的持续布局下,天赐材料核心原材料自供比例不断提升,六氟磷酸锂、LiFSI自供比例达到92%以上,部分核心添加剂自供比例达到 80%以上。
事实上,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走高,电池产业链内不少头部企业也开始进入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纷纷开展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及回收渠道布局。
目前,华友钴业旗下华友衢州、资源再生和江苏华友均已进入工信部发布的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
宁德时代旗下邦普循环已经建设电池回收网点221个,目前有广东佛山、湖南长沙、宁德屏南、宁德福鼎、印尼莫罗瓦利、印尼纬达贝、湖北宜昌7个生产基地。
随着入场选手的不断增多,电池回收将成为一个政府导向明显、众多企业参与的新兴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