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人民政府与深圳中芯能科技有限公司举行项目协议签约仪式。
本次签约的“年产15万吨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及配套2万吨前驱体、1万吨硬碳负极等”项目,落地新能源动力产业园总投资51亿元,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35亿元。
据了解,中芯能主要开展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研发生产以及产品应,用主要产品为锰系电池正极材料。
近年来,锰在动力电池中的作用重新受到重视,国内主流正极材料与电池厂商均在积极布局锰基正极材料业务。
当前,新型锰基材料体系逐步进入了产业化发展阶段。有机构预计,两到三年内富锂锰动力电池将会成为动力电池的主流产品之一。
同时,锰基材料与钠电材料的兴起直接带动了硬碳负极材料的需求。
作为新型负极材料的一种,硬碳负极的可逆比容量可达500-700mAh/g。市场预测,2025年我国硬碳负极材料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86.5亿元。
去年年底,圣泉集团公告称,公司拟投资24.8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生物基硬碳负极材料项目。
今年5月,贝特瑞正式发布新一代钠离子电池硬炭负极材料探钠350和钠电正极材料贝钠-O3B。
今年7月,云南硬碳科技有限公司投建的新能源电池先进电极材料项目投产仪式在云南大理永平县博南工业(物流)园区举行。
杉杉股份也表示,其自主开发的硬碳负极材料率先实现自有化、产业化,并已批量供货头部电池企业。
目前国内研发生产硬碳负极企业超20家,不过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因此大多数企业及研究机构仍处于技术研发和优化阶段。随着硬碳材料关键技术及产能的突破,将进一步助力钠电池产业化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