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前欧洲议会议员表示,欧盟委员会将对宁德时代位于匈牙利的电池工厂展开调查。
原因在于用水要求可能不能满足欧盟关于地下水状况的指令,但仍然获得了建设许可。
除匈牙利工厂外,宁德时代德国与美国的项目也遭遇了波折。
今年上半年,上述欧洲议会前议员还向欧委会提交了要求对宁德时代德国工厂展开类似调查的投诉。
今年7月,宁德时代与福特在美国的合作项目便遭到美众议院调查,原因是怀疑此项目的合作结构是否有助于实现其推动本国电池技术进步的承诺。
01 海外掘金困难重重
随着全球产业链不断发展,出海成了企业扩大市场份额的必经之路,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电池企业陆续更新旗下海外基地筹建动态。
去年9月,宁德时代宣布将斥资73.4亿欧元在匈牙利建厂,规划电池产能为100GWh,建成后或将成为欧洲最大的电池工厂。
今年2月,宁德时代受到了匈牙利德布勒森市政府颁发的环境许可证,工厂将于明年试运行,并在2025年投产。
但电池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取得成功并非易事,新工厂的建设也引起了当地居民的担忧。
或是为此,宁德时代此前向当地政府提交的一份文件中显示,计划减少原许可中近13%的工厂面积,同时使用原规划的十台锅炉中的一台作为备用,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就在8月17日,欧盟官方公示满20天的《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正式生效。
新法规了贯穿电池整个生命周期,对中国电池产业链的上下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如强制规定了电池生产中回收资源的利用率、必须提供碳足迹声明和标签、需持有“电池护照”并对电池相关的主要信息进行披露。
这也意味着,现阶段欧美正以更严格要求驱动电池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我国电池企业出海将面临多重挑战。
02 开启产业竞争新维度
当前锂电池市场的“出海”大势已成,欧美正在通过一系列立法助力产业发展,进而抬高了海外企业进入当地市场的门槛,碳足迹成为新考验。
而在全球收紧排放法规的大背景下,动力电池企业必须加速绿色转型,为进一步开拓国内及国际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多重因素共同驱动下,电池企业正加速零碳竞争力的形成。
2022年3月,全球知名认证机构SGS为四川时代颁发PAS2060碳中和认证证书,标志着四川时代工厂已实现“碳中和”,成为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
今年8月,宁德时代子公司广东瑞庆时代正式获得全球知名认证机构SGS颁发的PAS2060碳中和认证证书,正式跻身零碳工厂行列。
根据宁德时代发布的零碳战略,其承诺在2025年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2035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
此外,比亚迪、国轩高科、远景动力等电池企业以及相关材料企业也在积极践行零碳战略。
2022年2月,内蒙古国轩零碳科技有限公司乌海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开工,规划建设年产能40万吨,项目总投资100亿元。
2022年4月,远景动力在鄂尔多斯的零碳电池生产基地正式落成投产。
今年7月,远景动力成为全球首家实现运营碳中和的电池企业,并发布了全球首批“碳中和储能电池”。
其目标是在2025年前实现100%绿电使用,2028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并承诺在2040年实现净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