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西省柳州市柳江区人民政府与中城院(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举行废旧锂电池资源化综合利用和报废汽车拆解再生利用项目签约仪式。项目位于柳江区成团镇,总投资25亿元,总用地约352亩。
据了解,中城院(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城建院二级独资单位,中国城建院现隶属于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能源转型背景下,锂电池行业发展如火如荼,锂资源供不应求,越来越多的资本随之将目光盯上了动力电池回收这一衍生行业。
当前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多家电池企业均积极布局电池回收,特斯拉、大众等车企也在跟进。
除了车企、动力电池企业、第三方企业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嗅到了巨大商机,纷纷跨界而来。
今年6月,三一重工与巴特瑞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就电池银行、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等业务展开长期合作,共建动力电池回收网络。更早的5月份,“锂矿双雄”赣锋锂业、天齐锂业也纷纷宣布入局动力电池回收业务。
据统计,目前A股市场上已有48家企业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业务。
而随着入场选手的不断增多,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的同时,监管政策相继出台,对产业链上各环节企业的相关责任也在逐渐明确。
动力电池回收风口背后,是锂资源短缺导致锂材料供需矛盾凸显,锂矿短缺已成为下游锂盐、正极材料乃至电池企业扩产的硬性限制。
供给方面,澳洲及南美仍旧占据全球锂矿供给的主导地位。随着需求的增加亿及产品价格上涨,澳洲多家矿山重新投入生产,但部分矿山因品位下降和供应链问题而减产,主力矿山也多以自用和代工为主,并不对外销售。
有分析指出,综合最新产能布局及整个产业发展趋势,锂精矿现货市场仍将维持紧缺态势,锂盐价格很可能进一步上涨,企业原料保供压力不断增加,预计电池回收行业将会收到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