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在终端市场的带动下,一度被认为“节节败退”的三元正极材料需求开始逐渐回暖,近日更是迎来一笔大订单。
华友钴业11月25日公告称,子公司成都巴莫与亿纬锂能签订《产品供应框架协议》,双方约定在2026年至2035年期间,成都巴莫匈牙利工厂预计向亿纬锂能匈牙利工厂供应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合计约12.78万吨,其中2027年至2031年供货量约12.65万吨。
通常1GWh三元电池大致需要1500~1800吨正极材料,换算下来本次订单中的三元材料可以满足71GWh~85GWh电池生产。不断被唱衰的三元电池,或许将迎来新机会。
01 新订单价值超200亿元
华友钴业成立于2002年,早年以铜钴资源开采起家,此后逐渐涉及镍、锂等新能源资源,并以此为基础前瞻布局锂电新材料。
2021年,华友钴业宣布斥资13亿元收购巴莫科技。彼时巴莫科技在国内三元材料市场的占有率高达12%,稳居行业第二位,华友钴业通过这笔收购实现了三元正极业务的迅速布局。
时至今日,新能源电池材料已经成为华友钴业核心业务之一。2024年其三元前驱体实现营收67.39亿元,产量10.17万吨;正极材料实现营收86.07亿元,产量6.52万吨。由此来看,华友钴业这笔订单几乎覆盖了其两年的出货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受碳酸锂、硫酸钴和氢氧化锂等核心原料成本强劲推涨所致,三元正极材料价格也悄悄走出一波反弹行情。上周,国内NCM三元材料(811普通动力型)市场周平均价达到了15.66万元/吨,较年初的14.18万元/吨上涨了约1500元。
假如按照NCM811高镍正极材料的价格计算,华友钴业这笔12.78万吨的订单价值约200亿元。而事实上,由于产能和技术溢价影响,9系超高镍正极材料的市场价格只会更高,也就是说当下这笔订单的价值远不止200亿元。
华友钴业认为,待订单正式批量供货后,预计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今年以来,华友钴业业绩持续向好,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89.41亿元,同比增长29.57%;实现净利润42.16亿元,同比增长39.59%;扣非净利润为40.12亿元,同比增长31.92%。
整体营收结构方面,其业务按照产品可以划分为钴产品、铜产品、镍产品、锂产品、三元前驱体、正极材料、镍中间品、贸易及其他。
今年2月底,当钴价跌至低点时,刚果(金)宣布实施钴出口禁令。在10月份出口禁令将正式解除后,该国转而实施更为精细化的年度出口配额制度。这无疑对钴生产商产生了重大影响,华友钴业的钴产品也呈现出了“量缩价升”特征。
不过从下游环节来看,本就价格高昂的钴产品再度提价,无疑会拉高三元材料乃至三元锂电池的生产成本,进而加速行业向“无钴高镍”转型。
华友钴业也对这一风向有所感知,因此布局不再向钴资源倾斜。2024年其钴产品营收33.81亿元,而镍产品和镍中间品营收则分别为142.67亿元、70.35亿元,三元前驱体和正极材料营收也分别达到了67.39亿元、86.07亿元。
为进一步强化“第二增长曲线”——锂电材料业务的竞争力,华友钴业不断优化产品结构。
其在2024年完成多款中镍、高镍、超高镍正极材料新产品研发,成功开发多款适用于半/全固态电池的中镍高压/(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今年上半年,其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3.96万吨,其中超高镍9系产品占比提升至六成以上。
业内认为,2025~2030年是高镍正极材料的高速渗透期,届时高镍正极和高镍动力市场将开启又一轮竞争。
02 三元材料“下半场”突围
“节节败退”“时代的弃子”,这是近几年市场对三元电池普遍的评价。自2021年磷酸铁锂装车量首次反超三元锂电池后,如今磷酸铁锂电池与三元电池已经来到了“二八格局”。
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个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578.0GWh,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107.7GWh,占总装车量18.6%;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470.2GWh,占总装车量81.3%,已经是三元电池的四倍有余。
海外也是如此,近年来磷酸铁锂电池越来越受到海外车企的青睐,业内预计,到2028年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在海外动力市场将占据六成份额。
不过超高镍三元材料的异军突起,为三元电池赢得了破局的机会。据了解,超高镍材料镍含量达到90%及以上,具有高能量密度、低钴含量等优势。例如容百科技推出的9系超高镍单晶正极产品,该产品全电池测试1/3C容量已达到220mAh/g。
超高镍材料的市场在哪里?
从区域划分来看,9系超高镍正极材料在国内外均有需求,但目前海外需求量相对较大。虽然部分海外车企宣布将磷酸铁锂电池纳入供应体系,但三元电池依旧占据主流。
反映到订单上,华友钴业年内签署的两笔三元材料订单,均面向欧洲市场。其中,与亿纬锂能的合作将供货匈牙利工厂,与LG新能源的合作将供应波兰工厂。
从电池形态来看,现阶段内大圆柱电池是超高镍正极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与方形电池相比,大圆柱电池内部空间利用率较高,更适合超高镍材料膨胀系数管理。
比如亿纬锂能46系列大圆柱电池,便采用了镍+硅碳材料体系,能量密度可达350Wh/kg。按照计划,其匈牙利工厂预计2027年基本可以实现交付,此次向华友钴业下单正极材料或意在为后续出货做准备。
此外,固态电池也是未来超高镍正极材料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正极材料方面,固态电池可以沿用现有液态锂电池的材料体系,只不过随全固态技术的不断突破,超高镍材料成为支撑500Wh/kg能量密度的必然选择。
从应用领域来看,目前超高镍材料较多应用于中高端新能源汽车,未来则有望拓展至电动飞机、人形机器人等对电池性能要求较高的新兴行业。
超高镍材料广阔的市场前景即将展开,未来随着技术不断迭代,其成本优势也将不断加强。业内认为,未来高镍材料的单位瓦时成本或有望接近中镍高电压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