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华友集团近期完成一笔原材料大采购。据合作方盛新锂能公告,其与华友控股集团就锂盐产品业务合作签署了《2026—2030年合作框架协议》,华友控股集团在2026年至2030年期间预计向盛新锂能采购锂盐产品22.14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华友集团还与中创新航共同参与了盛新锂能的定向增发。华友集团拟认购11.275亿元,中创新航拟认购9.45亿元,二者在发行完成后都将成为盛新锂能持股5%以上股东。
01 总价值近200亿元
锂盐指的是锂元素以离子形式与其他阴离子结合形成的化合物,主要涵盖碳酸锂、氢氧化锂、氯化锂、六氟磷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以及应用于固态电池领域的硫化锂等。
近段时间碳酸锂价格出现暴涨,让市场目光再度聚焦于锂盐领域。
11月17日,碳酸锂期货、现货市场价格大幅拉升。当天碳酸锂期货主力2601合约以87700元/吨开盘后稳步攀升,盘中以95200元/吨价格涨停,达到了2024年7月以来的历史高点;现货较上一交易日上调3600元,价格区间在8.98万元~9.09万元/吨。
氢氧化锂价格走势与碳酸锂几乎同步。受碳酸锂价格迅猛的上行趋势影响,电池级氢氧化锂基准价已上涨至76366.67元/吨,相比本月初的74783.33元/吨上涨了2.12%。
此外,氯化锂价格相对平稳,目前在68100~79100元/吨;六氟磷酸锂价格近日暴涨,目前在147100~152900元/吨,均价150000元/吨;硫化锂更不必多说,在当前没有实现大规模量产的情况下,其价格高达300万元/吨。
锂价大涨,也令华友集团与盛新锂能这笔订单的价值不断攀升。
现阶段,盛新锂能主要产品为锂精矿、碳酸锂、氢氧化锂、氯化锂、金属锂。如果以上述碳酸锂现货价格8.98万元~9.09万元/吨计算,这笔订单的金额或达到198.82亿元~201.25亿元。
盛新锂能对此表示,本协议有利于拓展锂盐业务,强化与优质客户之间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预计将对未来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不过其还在公告中提醒到,双方此次签署的协议属于合作意愿和基本原则的框架性约定,后续合作以具体签订的协议为准。
据了解,华友控股集团是一家拥有多家全资、控股及参股公司的大型实业集团,旗下华创新材料、华友钴业、友山新材料均是锂电材料领域的佼佼者。
其中,华创新材料则从事锂电铜箔生产,其在四川遂宁建有年产10万吨高性能锂电铜箔材料项目,江西南昌建有年产10万吨超薄锂电铜箔项目,广西玉林建有10万吨铜箔项目,内蒙古鄂尔多斯建有年产10万吨电解铜箔项目。
而华友钴业在锂电材料领域的布局主要集中在三元材料方面,建有衢州年产5万吨高镍型动力电池用三元前驱体材料项目,印尼华能年产5万吨高镍动力电池三元前驱体项目,广西巴莫年产5万吨高镍型动力电池三元正极材料、10万吨三元前驱体材料一体化项目等。
今年上半年,华友钴业三元前驱体出货量4.21万吨,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3.96万吨,同比增长17.68%。
友山新材料则专注于铁锂系产品,并已在内蒙、广西、湖北、云南等地建设磷酸铁锂产业基地,分别为内蒙古圣钒科技1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广西时代新能50万吨的磷酸铁锂一体化项目,内蒙古华景新材40万吨产能,湖北友兴新能源30万吨产能以及云南友天新能源50万吨产能。
华友集团此次大手笔下单锂盐,或许是在为下一轮锂电材料产能扩张做好准备。
02 正极材料新一轮扩产
今年以来,新能源市场对电池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先是电动汽车对续航、补能的要求逐渐提高,超快充成为动力电池的发展趋势;然后是大储的发展对储能电池容量、成本和安全性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最后是电动飞机、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对锂电池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的特性产生了较高需求。
当终端需求的变化传导至上游正极材料环节,无形中推动了相关企业产能建设的速度。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锂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210万吨,同比增长53%。其中磷酸铁锂材料出货161万吨,同比增长68%;三元材料出货35万吨,同比增长15%。
新一波扩产潮来势汹汹,22万吨锂盐能做什么?
一般来说,每吨三元系材料需要0.38~0.41吨碳酸锂,每吨磷酸铁锂材料大约需要0.25吨碳酸锂,不同企业间材料消耗量差距不大。
假设华友集团此次采购的22.14万吨锂盐全部为碳酸锂,那么可以满足54万吨~58万吨三元正极材料、88万吨磷酸铁锂材料的生产需求。这部分产能落地后,将大幅增加其产能竞争优势,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不过要注意的是,正极材料行业既是资源密集型也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随着固态电池、800V超充等核心技术的集体突破,以及“反内卷”的深入推进,锂电池全产业链已经进入以技术创新和价值竞争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市场需求引导下的产能精准投放和技术高端升级成为这一阶段的新特点。
三元材料方面,华友钴业已经在高镍三元材料领域建立了显著的技术优势,旗下华友新能源科技攻克了超高镍单晶材料的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超高镍与单晶形貌的高效协同,显著提升了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能与循环寿命。
磷酸铁锂方面,友山新材料在今年公开了一项《一种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专利,所制材料压实密度最高可达到2.712g/cm,达到了第五代产品的范畴。
通过技术升级建立新壁垒的方式,我国锂电产业正在竞争中不断向前发展。率先实现技术、成本领先的企业将在新周期中掌握主动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