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机巨电半固态电池项目开工仪式在位于江苏省南通市的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举行。
该项目由中国机械工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巨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50亿元,占地面积600亩,全面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应税销售约90亿元。
01 国资强强联手
据了解,中国机械工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大型国有施工企业之一,现为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福建巨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则是省管企业福建省招标采购集团控股企业,多年来致力于动力和储能电池的研发、制造。
国有资本入场的背后是锂电池产业的高速发展。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锂电池已成为资本市场的热点话题,越来越多的国资企业开始在新材料领域谋求长足发展,业务范围涉及正负极材料、电池制造、电池回收等。
2022年11月,碳元科技控股股东、实控人徐世中拟向涟源德盛四季转让公司控股权,交易完成后碳元科技实控人将变更为涟源市人民政府。
2023年8月,广州工控与广州创兴共同受让了香港孚能及其一致行动将合计持有的孚能科技5%股份,广州工控将成为孚能科技新的控股股东。
2023年10月,徐工集团首台动力电池在徐工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下线发布。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国资企业入局,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布局结构。对锂电产业而言,则可以充分发挥国资国企优势,对产业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02 新赛道长坡厚雪
基于安全和能量密度上的优势,固态锂电池已成为未来锂电池发展的必经之路。
据了解,在高镍三元+金属锂的材料体系下,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有望超400Wh/kg,而目前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仅在200Wh/kg左右,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在250Wh/kg左右。
机构预计,到2030年中国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251.1GWh,全球固态电池的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在整体锂电池中的渗透率达到10%左右。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固态电池技术尚未成熟,还需要进一步的技术突破才能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业内普遍认为,全固态电池要实现产业化仍然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半固态电池将先于全固态电池实现市场化。
半固态电池兼具普通电解液电池和全固态电池的优点,可以将能量密度与液态电池相比大幅提高。
目前,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赣锋锂电、国轩高科等多家主流电池企业均已推出半固态电池产品,部分产品能量密度如下:
卫蓝新能源:交付蔚来的半固态电池单电芯能量密度为360Wh/kg,整包能量密度为260Wh/kg,可实现充电10分钟,可以行驶400公里。
清陶能源:清陶能源与上汽联合开发的第一代固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368Wh/kg,测试车辆最大续航里程达到1083公里。
赣锋锂电:第一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为260Wh/kg,第二代固态电池采用锂金属负极,能量密度达400Wh/kg。
国轩高科:其研发的半固态电池已经开始进入装车测试阶段,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达360Wh/kg。
孚能科技:第一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到了270-330Wh/kg,第二代计划达到300-350Wh/kg,第三代计划达到330-375Wh/kg。
可以说,时至2024年,半固态电池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新一轮电池争夺战逐步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