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场有消息称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下属天津工厂计划自12月1日起停产,复工时间将根据公司经营情况另行通知。
随后,捷威动力确认了这一消息,称天津捷威部分中后台支持部门员工停工,系公司根据战略及业务需求做出的临时业务调整。
01 投资方开展全面布局
据了解,捷威动力成立于2009年,是中国国内率先开发并量产三元体系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企业。
2018年,复星国际宣布战略投资捷威动力,并成为控股股东。并表示会将复星生态系统内的资源全面赋能捷威动力。
随后受需求带动,捷威动力大举扩张动力电池产能。截至2022年,捷威动力已建成天津、盐城和嘉兴等基地,同时启动了长兴、滁州、武汉等基地的建设。
根据捷威动力发布的“捷战25000”战略,其计划“2025年实现100GWh产能规划,并实现所交付产品0缺陷”。
数据显示,2022年捷威动力动力电池装机量名列国内第11位,市占率2.13%。今年1-10月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第13名,市占率0.30%。
值得一提的是,复星集团当前正大举布局新能源业务。
就在10月底,复星以26.50亿元的价格收购南钢持有的全部万盛股份,占后者总股本的29.56%,这笔交易溢价率约为46.7%。
而万盛股份则是全球最主要的磷系阻燃剂供应商,可用于电池支架及充电站部件。
去年12月,复星子公司海南矿业大举进军锂盐行业,在海南儋州开工建设一条年产2万吨氢氧化锂生产线。
同时海南矿业还计划增资KOD及其全 资子公司KMUK,从而获得位于非洲马里Bougouni锂矿资产的控股权。
当前,复星集团正在打造从锂矿、电解液添加剂到电池生产企的全产业链布局,捷威动力或将是其布局的关键一环。
02 电池行业洗牌开启
不过,今年新能源汽车的降温,也让“狂飙”的动力电池行业不得不刹车,此前略显激进的动力电池产业链供需关系和价格都在回调。
仅从电池生产来看,2022年锂电池生产制造领域公布的投资总额便超总8000亿元,预计2025年产能将超3000GWh。
供需关系的颠倒之下产业链议价权开始转移,进一步加速了锂电产业整合,而这一整合周期则十分考验企业资本抗压能力。
孚能科技便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今年下游整车厂的价格波动压力大,出现了对于电池厂压价的现象。
寒意正在行业中不断传递,洗牌似乎已经开启。
当前,市场不能否认规模化的作用,但技术仍是主要驱动力。“结构性过剩”下,质量上乘且兼具成本优势的电池产品仍然不缺市场。
如宁德时代神行电池便在在发布后三个月内,接连官宣了奇瑞、哪吒、极狐、阿维塔等多个大客户。
同时,为避免困在国内市场竞争中无法自拔,进军海外成为电池企业的共识。
国内电池企业中,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蜂巢能源、亿纬锂能、中创新航、远景动力等都布局了海外工厂,这也意味着国内动力电池的全球竞争将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