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动力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联盟数据,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492万辆,累计退役的动力电池有23GWh。预计动力电池将迎来井喷式退役,2025年我国退役电池将累计高达125GWh,其中三元锂电池占比50%以上,且年复合增长率达高达70%。而到2026年-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将全面爆发,其累计退役规模将达到1.2TWh。
在此背景下,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先行推进者,我国也将率先面对如此庞大规模的动力电池回收问题。在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中骆驼集团、华友钴业、芳源环保、中天鸿锂、中化河北、长沙矿冶研究院、格林美、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等共同发起成立动力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联盟,并于2019年4月18日在北京宣告正式成立。来自全国200余家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企业、新能源整车企业、动力电池企业、材料企业、用户企业、设备企业等相关产业的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和社会团体成员,都在抢先布局动力电池回收。
事实上,动力电池回收由于与环保、经济效益等紧密相关,是新能源行业能否实现从“绿色到绿色”的最后一环,其已受到国家层面的关注。3月5日,“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被写入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4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对外公布了“十三五”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典型案例,而凭借打造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闭环的格林美成功入围。
有专家表示,1块20克质量的手机电池可使1平方公里土地污染50年左右,更大更重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含镍、钴、锰等重金属,电解液中的六氟磷酸锂在空气环境中容易水解产生五氟化磷、氟化氢等有害物质,或对环境带来更大威胁,但当前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仍存在多重难题。
如果回收后对退役动力电池处理不当,同样也会存在威胁人身安全、污染环境等潜在隐患。
另一方面,未来随着动力电池回收体系进一步搭建及完善,电池回收业务中所蕴含的巨大市场价值也不可小觑。
3月22日,国轩高科宣布与合肥市肥东县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合作协议,计划在当地新建涉及回收业务的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而在两周前,国轩高科还成立了将专注于锂电池回收再利用业务的合肥国轩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5月22日,国轩高科宜春锂电新能源项目总投资115亿元项目开始施工,打造动力电池的全产业链体系,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00亿元。
“从动力电池回收得到的金属资源,对比采矿的金属,其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还规避了矿山开采时对环境的污染。”业内人士指出,动力电池企业洞察到电池回收业务巨大市场价值后,正纷纷以参股电池回收机构,自建回收公司、建立战略联盟等形式来积极布局电池回收业务,这将利于其电池原材料的低价及稳定供应,提高原料的上游议价能力,降低电池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