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晚间,云天化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财报显示,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640.67亿元,同比增加22.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36.37亿元,同比增加1236.79%;基本每股收益盈利1.979元,同比增加940.48%。
云天化表示: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化肥行业受疫情影响,市场供给不足,供求关系持续偏紧。同时农业产业周期性上行和农产品价格上涨,推动了化肥产品价格上涨。随着国内经济的复苏,推动了聚甲醛、黄磷、饲钙等公司化工产品的市场价格上涨。
但据证券机构测算,在农肥领域单吨磷矿可产生利润约172元,而磷酸铁锂附加值更高,能够带来农肥10倍以上收益。这无疑将为磷化工企业打开新的估值空间。
受益于下游需求高增长及磷酸铁锂装机占比的持续提升,拥有上游资源优势的磷化工企业纷纷转型发力,跨界新能源电池领域。
2021年12月,川金诺公告称,拟在广西投资建设15万吨/年电池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前驱体材料磷酸铁及配套60万吨/年硫磺制酸项目,预计总投资为15亿元;另外投建10万吨/年电池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预计总投资为24亿元,两个项目预计建设周期为12-48个月。
2月16日晚间,云天化发布公告称,携手恩捷股份、亿纬锂能、华友控股等锂电上下游企业,与云南省玉溪市人民政府达成合作协议,计划打造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
2月21日,川发龙蟒发布公告称,计划在四川绵阳投资120亿元建设德阳川发龙蟒锂电新能源材料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列为四川省重点推进项目。
不断的产能扩张下,单是国内磷酸铁锂的规划总产能至2025年便超过了500万吨。业内人士表示,应警惕激进扩张背后的产能过剩隐患。
锂电材料领域,磷化工企业拥有独特的优势。磷矿同样是磷酸铁锂的上游原材料,现阶段,国内磷酸铁锂的产能约为14.3万吨,相关机构预计预测,随着磷酸铁锂电池需求的增长,未来3年内,这一需求将增长到207万吨,到了2030年,需求会进一步增长到千万吨级别。磷化工企业拥有的磷矿资源可以对磷酸铁锂的生产提供有利的支撑。
工业级磷酸一铵已成为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前驱体磷酸铁的重要原料之一,对具有工业级磷酸一铵生产能力的磷化工企业而言,相比于外购磷酸一铵的企业可大幅降低成本,若企业同样具有净化磷酸产能,则生产成本会进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