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人民检察院、江苏检察在线在文章中讲述了一起非法加工废旧蓄电池的案件。
经检察官调查,该团伙非法处置14000余吨废旧电池,相当于100万辆小汽车或350万辆电瓶车的电池重量,对外输送出价值近亿元的铅锭,非法获利达数千万元。
法律规定: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3吨以上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00吨以上的,属后果特别严重。2019年9月,清江浦区检察院对沈三等人以涉嫌污染环境罪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沈三等14人均被判处六年至一年六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连带赔偿生态修复费等损失费用1800万余元。
据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铅蓄电池生产国和消费国,占世界总产量的40%,每年有超过60%的废旧铅蓄电池流入灰色产业链。事实上,除铅蓄电池外,动力电池回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动力锂电池的使用年限一般为5-8年,有效寿命为4-6年,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于2015年左右开始爆发并不断增长,照此标准计算,从2020年到2021年开始,我国将迎来第一批动力电池退役高峰期,到2025年后,每年退役电池数量增长将达百万量级。
相关机构预计,2020年-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有望超过2000亿元。
据电池工业网统计,我国现存“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共1.5万家;2020年之前企业注册量增长缓慢,2020年是企业注册量的爆发期,全年共注册了2579家企业,同比增长了253.3%;2021你上半年新注册了9435家,同比增长2611.2%。同时,我国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整体规模偏小,符合工信部制定的行业规范的企业仅27家,供给侧仍相对乏力。
央视调查发现,不少新能源汽车退役电池实际上流入了一些“小作坊”式回收企业。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与经济性有关。
“白名单”企业在技术升级、厂房改造、规范达标上付出了较高的成本,导致其在回收端无法在价格上与“小作坊”企业竞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在各项规范指导文件的支持下,回收企业可加强与车企、电池厂等产业链企业协议合作,寻找合理商业模式。
与此同时,电池企业、车企也纷纷布局电池回收领域。
2021年8月,特斯拉在最新《2020影响力报告》中揭露电池回收的更多细节,并表示,会针对不同的工厂量身打造电池的回收系统。特斯拉也在其官网推出了电池回收服务,提醒客户不得随意处置其所购买的特斯拉车辆上的任何动力电池。
2021年10月,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已在湖北省宜昌市投资建设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涉及废旧电池材料回收等功能,项目投资总金额不超过人民币320亿元。
2021年9月,福特汽车宣布与美国最大的锂离子电池回收公司Redwood合作,致力于建立电池回收和电动车电池的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