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间,白银有色发布公告,公司拟启动合作建设年产20万吨高档锂电铜箔项目并开展前期工作,项目总投资约121.5亿元,旨在打造全球最大的高档电池级电解铜箔生产基地。
白银有色方面表示,本次项目有利于促进公司转型升级,提升盈利能力,推动公司新能源产业发展。
图源:诺德股份
据悉,锂电铜箔在锂电池中充当负极材料载体及负极集流体,是锂电池的重要材料。今年以来,受锂电池需求带动,锂电铜箔需求以及价格持续走俏。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锂电铜箔出货量达到14.6万吨,同比增长17.7%。2015-2020年锂电铜箔出货量年均复合增速高达28.3%。
2021年,动力电池铜箔缺货逐渐明显。行业机构测算,未来三年内,国内市场主流6μm及下下极薄铜箔需求预计分别为11.5万吨、21.1万吨、28.8万吨,但我国有效产能仅为9.4万吨、16.2万吨、24.5万吨,每年约有5万吨左右的产能缺口。
全球方面来看,证券机构预测,2021-2022年,全球锂电铜箔需求量分别为29.65万吨、38.75万吨,到2025年,全球锂电铜箔需求量将达到76.82万吨。
且电铜箔生产加工的核心设备阴极辊主要采购自日本企业,需提前进行下单排期,同时,阴极辊因技术要求高生产缓慢,日本企业扩产意愿不强,铜箔企业设备采购周期便需要2年甚至更长时间。除此之外,产线建设期约为1-2年,认证周期、小批量试用期大约需要1年时间,总体来看,新增产能大规模投产需要3-4年时间,考虑其他不确定因素,其实际产能释放节奏可能更为缓慢。
可以预见,2021-2023年锂电铜箔供不应求局势还将持续,高端铜箔供应将更加紧张。
供需失衡促使材料价格出现上涨。锂电铜箔制造企业主要采取“铜价+加工费”的形式对下游锂电池厂商报价,业内人士表示,自去年12月起铜箔加工费边开始调涨,春节前8um和6um加工费涨幅超过15%,到4月份,4.5um加工费上涨约7-8%。11月底,国内电池级铜箔均价为123.5元/公斤,年初价格上涨约24.7%,甚至出现了客户主动加价争取订单的情况。
图源:诺德股份
现阶段,锂电铜箔企业基本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企业订单基本饱满,产品价格上涨叠加供需紧张延续,将对企业形成持续利好,相关企业扩产较为积极。
2月1日,超华科技公告称,拟在广西玉林市投资122.6亿元建设锂电铜箔生产基地,将建设年产10万吨高精度电子铜箔项目。
6月,锂电铜箔龙头企业诺德股份抛出定增计划,募资近23亿元,用于青海、惠州地区动力电池用电解铜箔项目,预计达产后合计形成年产8.5万吨锂电铜箔。
7月15日,江西铜业发布公告,公司拟通过设立注册新公司,在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锂电铜箔、22万吨铜杆及3万吨铸造材料三个项目。预计三个项目总投资合计128亿元。
11月6日,嘉元科技披露定增预案,拟募集不超过49亿元用于高性能锂电铜箔项目、江西嘉元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电解铜箔项目。
12月2日,山东合盛铜业有限公司二期5000吨项目投产暨三期2万吨高性能锂电铜箔签约仪式在山东东营举行,至此,合盛铜业已投产产能达1万吨,三期2万吨高端锂电铜箔建设项目正在进行中。
铜箔市场潜力巨大,企业纷纷抢占市场,以国内铜箔价格测算,2021年至2022年,全球锂电铜箔市场空间分别为223亿元、292亿元,到2025年则有望达到58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