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在双碳产业研究院年产500台氢燃料发动机生产车间内,山西首台自主研发的165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在朔州双碳产业研究院成功下线,将为重卡、矿山等领域提供强劲的技术支撑。
具体来看,165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具备催化剂、膜电极等多项自主研发的国际领先技术,单位功率氢耗处于最高水平,续航里程长,在低温严寒环境下无里程焦虑,可以适应极端环境,且加氢时间短。研发过程中采用“高校出技术、企业出场景、政府出资源”的模式,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方式实现技术自主化。
早在2024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与朔州双碳产业研究院成立氢能源创新联合实验室,仅8个月就实现了氢燃料电池系统首台套设备成功落地。朔州文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俊表示,“氢能燃料电池主要有续航里程长,-30℃无里程焦虑,环境适应性好,并且加氢时间短等优势,在交通领域是非常好的一个动力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在165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成功下线之际,平鲁区同步启动加氢站建设,并举行朔州文景氢燃料发动机整车配套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本次签约的6个项目覆盖氢能公交、物流运输、重型卡车等多元应用场景,是氢能产业向下游延伸的重大突破。
此外,加氢站建成后将有50辆重卡和10辆氢能公交运行,同时利用平鲁风光等可再生资源制绿氢,推动当地产业低碳发展。朔州文景将围绕这座加氢站,从制氢端入手,利用平鲁丰富的风能和光能发的绿电,通过绿电来离网制氢,通过绿氢来满足交通领域和化工领域的应用,为当地的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贡献更多的力量。
“氢能重卡、氢能公交,以及绿电制绿氢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的落地,标志着平鲁区已率先构建起完整的氢能应用全产业链,实现了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应用场景的高度耦合,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积累了经验。下一步将持续加强人才和科研的投入,为打造晋北氢能产业示范高地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平鲁区委副书记李斌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