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2023年能源领域拟立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外文版翻译计划项目意见的通知。
文件指出,根据《能源标准化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现对2023年能源领域拟立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和外文版翻译计划项目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氢能产业相关标准共16项。
具体来看,本次公示的16项氢能行业标准中覆盖了制储输用全链条,包括低碳清洁氢能标准、电解水制氢系统性能、燃料电池性能评定、加氢站综合性能测试,氢气输送管道焊接技术等。
主要起草单位包括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石油、中国船舶、宝武清能、中国电建、三峡集团、清华大学等。
详情如下所示:
“双碳”目标确立后,氢能产业布局已成为我国未来能源结构优化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年产量约3300万吨。
然而,相比于国外氢能产业,我国氢能产业生态尚未全面建立,主要存在四方面差异:
一、政策支持
我国对于氢能产业的战略布局起步较晚,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后才逐步进入市场视野。而国外部分领先国家已率先完成氢能产业的验证、推广及长期规划。
二、技术发展
我国在制氢、储运、应用等关键领域仍面临“灰氢”清洁利用的技术瓶颈,而国际相关技术已发展成熟并取得高质量成果,由蓝氢不断向绿氢过渡。
三、产业配套
我国氢能相关配套设施及市场转化仍有待建设完善与实践推广,而欧盟等国已成功将氢能投入使用。
四、金融支持
金融支持氢能仍未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融资规模较小、品种与来源单一。而国外已出现专业的氢投资基金,氢能行业融资市场正变得更加多元。
2023年,随着氢能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政策投入支持,有望促使氢能走向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