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退出
主页 > 电池制造 > 燃料电池 10条政策支持,最高2000万!氢能补贴申报开启!

10条政策支持,最高2000万!氢能补贴申报开启!

据第一氢能与燃料电池获悉,近日,北京大兴区经信局发布了关于申报《大兴区促进氢能产业发展暂行办法(2022年修订版)》项目的通知。本办法适用于从事氢能领域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等,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看:

一、支持企业落地发展。企业自注册之日起三年内,对首次纳入规模以上统计范围的禁限目录外的企业,自该年起每年实现正增长的,连续三年给予资金支持,每家企业每年支持资金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二、支持企业聚集发展。鼓励企业在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集聚落地。企业租赁具有合法合规手续的办公、研发、生产类用房,且建筑面积 2000平米(含)以下的,自合同签订年度起连续三年给予100%房租补贴;建筑面积2000平米以上的,超出面积部分按照50%给予房租补贴。每家企业每年补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三、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对企业上年度新购置的研发和生产设备投资总额达到1000万元(含)以上的,按照设备投资总额的20%给予资金支持,每家企业每年支持资金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

四、支持建设创新平台。对上年度首次获得国家级创新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等资质认定的企业或机构给予1000万元奖励;对上年度首次获得北京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资质认定且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企业或机构给予200万元奖励;对上年度首次获得国家级、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认定的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励,实施晋档补差;对上年度首次获得市级专精特新认定的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

五、支持主导重大课题研究及标准编制。对主导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促进区域发展并结题的企业或机构,按项目结题时自筹投入资金的30%给予支持,单个项目支持资金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对主导省(市)级重大科技专项或省(市)级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并结题的企业或机构,按项目结题时自筹投入资金的30%给予支持,单个项目支持资金最高不超过50万元;对主导编制氢能产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或团体、地方、军用)标准并发布,且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企业或机构,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和20万元的支持资金。

六、支持企业融资发展。企业上年度用于生产、研发等正常经营活动申请的银行贷款或融资租赁,并按约定贷款用途或应用于融资租赁项目实际使用的,按照一年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给予最高不超过三年、每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贴息支持,贴息利率以实际发生为准,不高于上年度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第五条和第八条不重复支持)

七、支持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对企业在上年度采购燃料电池汽车零部件产品年累计采购金额达到1000万元(含)以上的,在2022年—2025年分别按经评审的年采购金额的5%、5%、3%、3%给予资金支持,每家企业每年支持资金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对采购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装备,应用于氢能综合应用等示范场景的企业,且年累计采购金额达到1000万元(含)以上的,按经评审的年采购金额的5%给予支持,每家企业每年支持资金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八、支持车辆推广应用、支持企业采购燃料电池汽车、支持企业采购燃料电池叉车等交通工具。对从事车用氢气高效运输的企业,按氢气运输车辆购置费用总额的20%给予资金支持等。

九、支持企业应用燃料电池汽车从事运输业务。对满足单车平均用氢运行里程条件的企业,针对中重型货车、轻型普货货车、轻型冷链货车、中大型客车、环卫车共5类车型,按车辆年度累计用氢运行里程给予资金支持,每辆车每年支持资金分别最高不超过5万元、3万元、3万元、2万元、2万元。

十、支持开展高水平行业交流活动。具有较大影响力且促进区域发展的,按照上年度活动经费的50%给予支持,每家机构每年支持资金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双碳”目标确立后,氢能产业布局已成为我国未来能源结构优化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年产量约3300万吨。据相关机构预测,“碳达峰”期间我国氢气需求量将达到4000万吨;而“碳中和”情境下需求量将增至1.3亿吨左右。

相比于国外氢能产业,我国氢能产业生态尚未全面建立,主要存在四方面差异:

一、政策支持。我国对于氢能产业的战略布局起步较晚,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后才逐步进入市场视野。而国外部分领先国家已率先完成氢能产业的验证、推广及长期规划。

二、技术发展。我国在制氢、储运、应用等关键领域仍面临“灰氢”清洁利用的技术瓶颈,而国际相关技术已发展成熟并取得高质量成果,由蓝氢不断向绿氢过渡。

三、产业配套。我国氢能相关配套设施及市场转化仍有待建设完善与实践推广,而欧盟等国已成功将氢能投入使用。

四、金融支持。金融支持氢能仍未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融资规模较小、品种与来源单一。而国外已出现专业的氢投资基金,氢能行业融资市场正变得更加多元。

2023年,随着氢能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政策投入支持,有望促使氢能走向新的阶段。


中国电池工业网是全国电池综合门户网站、专业媒体。提供最新的动力电池、锂电池、正负极材料、视频、图片等内容,电池评测,电池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专注于电池行业、锂电池,氢燃料电池等,致力成为中国锂电池的重要元素和主流媒体。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6821865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dcgy2018@126.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