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第一氢能与燃料电池获悉,4月3日,国家电投华南氢能产业基地项目成功摘得丹灶75780.41平方米地块。该计划总投资约100亿元,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计划投资20亿元,重点建设膜材料、碳纸、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等生产线和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创新平台,同时,围绕上述产业链关键环节等开展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与示范应用推广。
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南海引进的首个氢能百亿级央企项目。这个氢能百亿项目建设迈出关键的一步,将加快质子交换膜、碳纸等核心关键材料国产化的进程,突破产业链“卡脖子”问题。
截至目前,南海已经集聚超130家氢能企业和机构,计划投资总额超600亿元,全部达产后年产值超1000亿元,氢能第一区的格局已经初现。
作为可再生二次能源,氢能具有清洁低碳且可存储的特征,在消纳可再生能源、电网调峰等应用场景潜力巨大。有分析认为,氢能在未来能源系统中的比重将显著增加。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氢能市场规模约为1000多亿美元,预计到2050年市场总规模将超1万亿美元。
去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联合印发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了氢能产业的“三大定位”,即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事实上,早在2019年11月,国家便发布《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要推动氢能产业创新、集聚发展,完善氢能制备、储运、加注等设施和服务。
可以预见,“双碳”目标的持续发力和各地氢能产业政策的进一步落地,我国的制氢项目建设今后或将开启更快的加速度,并助推我国2023年氢能产业的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