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股份9月27日晚间公告称,公司同意下属子公司上海杉杉锂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芬兰设立项目公司并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
公告显示,项目计划总投资金额不超过12.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98亿元),分两期建设,两期项目产能规划各5万吨/年。
01“全球第一”进军海外
毫无疑问,负极材料是杉杉的一张王牌。
作为国内售价从事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研发、生产的企业,2022年杉杉股份人造石墨出货量蝉联全球第一。
不过,面对需求不及预期和价格整体下行,2022年以来杉杉股份业绩出现下滑趋势。
数据显示,2021年杉杉股份实现归母净利润33.4亿元,2022年杉杉股份实现净利润26.91亿元;2023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0.13亿元,同比下滑39.01%。
同时,伴随着行业新进入者增多,新增产能相继落地,行业即将进入去产能阶段,盈利空间明显缩窄。
杉杉股份为此当即启动出海战略,并表示将持续加大海外市场投入,建立面向全球市场研发、生产和销售体系。
出海第一站,杉杉股份选择了芬兰。
当前欧洲传统车企加速向新能源汽车转型,杉杉股份的下游客户也纷纷在欧洲布局电池产能,带动了负极材料需求大幅提升。而作为高耗能产业,清洁能源丰富的北欧成为负极材料企业的首选。
2018年10月,德国化学产品巨头巴斯夫宣布将于芬兰哈贾瓦尔塔建立锂电池负极材料工厂,满足动力电池需求。
2023年5月,璞泰来公告,将在瑞典松滋瓦尔建设10万吨锂离子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研发基地,总投资不超过157亿瑞典克朗。
杉杉股份也在公告称:项目选址芬兰有利于依托当地低成本的清洁能源和战略地域优势,积极拓展欧洲市场客户并响应其需求。
02 14亿加码“新风口”
据了解,偏光片是杉杉股份的另一个核心业务。
年报显示,2022年杉杉股份偏光片业务收入约103.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3.94亿元;2023年上半年实现业务收入53.06亿元,净利润6.07亿元。
早在2020年,杉杉股份公告称收购LG化学旗下LCD(液晶)偏光片业务,作价7.7亿美元,填补了国内LCD偏光片产业化短板。
5月27日,杉杉股份还宣布了另一则收购消息:杉杉股份子公司杉金苏州及杉金广州拟以14亿元收购LG化学旗下在中国大陆、韩国及越南的SP业务及相关资产。
据了解,LG化学的SP业务全球领先,2022年在OLED电视用偏光片领域全球占比达40%。杉杉股份表示,此次收购将完善公司偏光片业务产品布局,加快推进从LCD偏光片到LCD+OLED偏光片的突破。
数据显示,近些年我国OLED市场快速增长,2022年OLED市场规模约为393亿美元。而随着终端设备的不断发展,预计2023年这一数据将更新至达426亿美元。
为此,杉杉股份亦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技术成果转化显著。目前,杉杉股份已实现多款高端TV、手机用LCD偏光片新品量产,OLED手机用偏光片批量应用,TV用OLED偏光片也正处于认证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