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雪天盐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其与控股股东轻盐集团、轻盐集团全资子公司轻盐晟富,拟通过“协议转让+增资扩股”的方式控股湖南有色研究院全资子公司美特公司。
雪天盐业表示,公司通过纯碱—电池级纯碱—钠电池正极材料产业链的延伸,切入一个发展增速相对较快的新兴行业。
随着产业链发展,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产业链内外企业在钠电池领域的合作愈发常见。
8月,上海汉行科技有限公司汉行钠离子电池项目签约,建成后钠离子电池普鲁士蓝类正极材料将实现规模化量产。
9月,美联新材与七彩化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暂定共同投资25亿元人民币,建设年产18万吨电池级普鲁士蓝(白)产业化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已有超过二十家企业正在进行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的相关布局,宁德时代也表示,公司已启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布局,2023年将形成基本产业链。
随着产业发展逐渐成熟,钠电池因正极材料的差异内部已经出现分水岭,普鲁士蓝材料和聚阴离子材料成为两大流派,其发展前景也是争论不休。
从现有扩产项目来看,普鲁士蓝材料项目建设较多,有券商也表示,普鲁士蓝(白)因较高的能量密度和结构稳定性更深受产业青睐。
钠离子电池爆红的背后是锂焦虑。当前锂矿和锂盐价格持续升高,锂电池成本也随之增加,而在理论层面,钠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材料成本要低30%-40%。
但当前钠离子电池在技术和成本方面仍有待进步,且产业链企业不断加快锂资源开发。未来随着锂价的降低,钠电池还能否如现在一般火爆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