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洛阳钼业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报告。年报显示,2022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7.67亿元,同比增长8.20%,净利润41.48亿元,同比增长72.21%。
其中,矿产贸易收入743.12亿元,同比增长2.22%,矿山采掘及加工收入172.94亿元,同比增长45.81%,其他业务收入1.60亿元,其他收入8.62万元,同比增长109.74%。
在此之前,华友钴业2022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10.18亿元,同比增长117.01%;归母净利润22.56亿元,同比增长53.6%。与洛阳钼业相同,虽然营收、利润实现双增长,但增速却较此前有所放缓。
目前,国内的钴产品主要应用在锂电池、硬质合金、高温合金、磁性材料、催化剂等制造领域,其中,锂电池的钴产品消费量占比超过80%。随着动力电池及消费类锂电池需求的增加,市场对钴的需求不断提高。
与需求相反,氯化钴、硫酸钴等钴氧化物价格均不断下跌。截至8月中旬, 钴现货价格已跌至329300.00元/吨,月跌幅8.63%。业内人士表示,钴消费和库存单向流动,一个环节产品缺失,难以用钴其他产品替代,从而导致钴价易涨易跌。
目前,钴全球大部分份额的供给来自刚果,冶炼产能几乎集中在中国,而国内90%以上的钴都依赖于进口,很容易造成“卡脖子”问题。
机构预计,2022-2023年全球钴行业将维持供需紧平衡,2024年后钴供应短缺将加剧。
为保障资源供应,相关企业不断加快收购速度,全球“扫矿”。就在不久前,洛阳钼业公告称,拟投资18.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2亿)建设刚果KFM开发项目一期工程,预计2023年上半年投产。据了解,KFM铜钴矿是世界上最大、最高品位的待开发铜钴矿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