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福大紫金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增资扩股公告。本次增资底价不低于3998.96万元人民币且不高于5998.44万元人民币,募集资金拟全部用于补充公司经营流动资金。
作为是一家专注于“氨-氢”能源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福大紫金由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北京海新能源于2022年2月联合成立。截至目前,福大紫金业务涵盖氨氢能源、氨制氢装备、氨氢发电、氨氢动力等领域,其团队研发的分布式高低温氨分解制氢技术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项目立项,“氨-氢”燃料电池分布式系统入选第三批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值得注意的是,凭借着氨及氨氢转化催化技术国际领先优势,福大紫金在2024年成功打造了全国首艘“氨-氢”燃料电池动力环保船,并成功首航。此举实现了“氨-氢”燃料电池技术在船用领域的应用突破,是“氨-氢”燃料电池船舶应用于河流、湖泊、近海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为何国资企业纷纷投氢?
首先,国家战略需求是国企布局氢能的重要动因。氢能被纳入《能源法》和《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能在能源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国家层面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旨在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其次,技术突破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在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等技术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进行,产业规模和应用场景日益壮大。
最后,产业协同效应也是国企布局氢能的重要考量。氢能产业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电力、交通、冶金等,通过布局氢能,国企能够延伸产业链,提升综合竞争力。数据显示,在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98家央企中,涉及氢能相关业务的有45家,占比达47%。
展望2025年,国内氢能产业呈现出应用场景继续拓展、技术创新加速、市场竞争加剧等特点,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2025年氢能市场将进入一个关键发展阶段,绿氢项目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爆发量级均有望翻倍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