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中国海油执行的全球最远液态氢海运示范项目运输船,行驶超过一万海里,顺利抵达深圳盐田港,并以岸边直提、陆上运输的方式,将该批跨洋液氢运送至中山进行终端利用测试。示范项目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跨入全球氢能长距离跨洋运输利用产业发展“先行先试”的新赛道。
具体来看,此次跨洋液态氢运输示范工程,是中国海油与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开展的产业技术与资源合作,采用保冷的罐式集装箱装载。货船于当地时间9月4日从欧洲鹿特丹港装船,经由大西洋至好望角再到马六甲海峡,最终抵达深圳盐田港,完成首船吨级以上液态氢长距离跨洋运输。
中国海油气电集团技术研发中心设计总师肖立指出,中国海油项目团队针对液氢长距离跨洋运输产业链,系统性开展了运输工艺技术、装备技术、安全技术及国际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突破了液氢罐箱海运工艺控制技术、全产业链定量化风险识别技术、港口液氢2.1类危化品“船边直提”接卸等系列技术难题,打通了各个环节的安全技术瓶颈,确保“首航”顺利开展。
中国海油气电集团技术研发中心氢能与天然气利用研究所所长王秀林则表示,“液氢供氢纯度高,在技术路线各环节中,硫、氯等杂质含量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可满足半导体、电真空材料、硅晶片、光导纤维等高端制造领域的特殊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深圳市盐田区政府、海事、海关、边检、交通运输、消防应急及港务公司等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本次示范项目创造性实现了液氢的首次船舶接卸,中国海油在国内外率先实现了液氢国际跨洋运输的全产业链贯通,系统性掌握了液氢国际运输利用的产业技术体系,为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探索出新的实践路径。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预测,到2050年,超过30%的氢气生产将用于国际贸易。我国作为最大的制氢国,年产氢量可达4000万吨,全球最远液态氢海运示范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推动我国构建创新链、产业链,探索氢能贸易提供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