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有媒体报道指出,在乌海海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来峰制氢加氢换氢一体站,技术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试运前的检查及调试工作。目前,整体项目已经进入收尾阶段。
具体来看,这是全国首个制氢加氢换氢一体综合站,由制氢、加氢、储氢和换氢四部分组成。其中,制氢拥有水电解制氢系统、氢气分离系统、水处理系统和电源系统四个主要部分,年制氢量约40万公斤;加氢和储氢部分主要由压缩机、储氢瓶组和加氢机等设备组成,固定储氢能力570公斤,移动储氢能力1200公斤;换氢部分则由换氢系统和运氢车辆组成,换氢能力每天可达150至200套。
今年年初以来,各地在氢能源赛道加速布局,从国家到地方,多个氢能相关政策发布,为氢能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乌海市充分发挥地区产业优势,进一步完善氢能产业链布局,拓展更多应用场景。
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球累计建成加氢站达到1262座。其中,中国456座,全球占比达到36.1%,为全球最大的加氢站保有量国家,其余分布在日本、韩国、欧洲和北美等国家和地区。
根据规划,到2025年,中国加氢站的数量将达到1000座。预计到2025年,各城市设定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目标总量将达到89840辆,同时规划的加氢站总量将超过822座。以此计算,加氢站建设的总规模将超过125亿元。
然而,仍有五大因素导致氢能发展不及预期。
一是技术尚不成熟,我国的氢能汽车技术在系统效率、响应速度等方面存在一定欠缺,可靠性、耐久性与传统燃油车相比存在差距;二是经济性差,氢燃料电池的催化剂使用贵金属,导致制造成本大幅增加;三是配套设施不完善,在营加氢站主要为固定的应用场景配套,部分加氢站缺少稳定的氢气来源,乘用车加氢便利性有限;四是市场认可度有限,氢气易燃易爆的属性导致其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安全使用,消费者对于氢能汽车安全性的担忧影响购买意愿;五是应用场景单一,主要为商用。
随着国家对包括氢能在内的未来能源的逐步重视,交通等领域对氢能需求将快速增长,高压气态储运氢、液态储氢加氢等关键技术和高压加氢机、液氢泵等核心装备不断升级和突破,将加速带动我国氢能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