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电池在国际市场的出货量持续攀升。近期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到369.8GWh,同比增长64.9%,其中,中国企业储能电池出货量为345.8GWh,占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的93.5%,中国企业出货量全球占比进一步提升2.6个百分点。
业内有分析指出,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未来全球储能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中国储能企业凭借技术积累、产业链优势和灵活的海外布局,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大份额,为推动全球绿色能源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当前,中国储能企业在全球储能市场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InfoLink数据显示,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前五名为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海辰储能、中创新航。相比之下,日韩企业在储能领域的竞争力明显下滑,韩系厂商三星SDI和LG新能源由2023年的第六、第八跌至2024年的第十、第十一。
据了解,当前,在储能铁锂化、中企加速出海等趋势下,日韩电池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指出,在储能系统市场,中国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目前,具备成本优势的磷酸铁锂电池由中国企业掌握主导权。有分析人士指出,随着韩系厂商市场份额萎缩,未来储能电芯市场竞争将主要在中国企业间展开。
今年以来,全球储能市场热度不减,企业频频斩获大额订单。3月,特隆美储能与楚能新能源签署5GWh储能电芯战略合作协议,楚能新能源将为特隆美全球储能项目供应5GWh自主研发的314Ah储能电芯产品。
2月,东方日升宣布与巴西MTR Solar公司成功签署1GW储能系统战略合作协议,东方日升将在未来两年内向MTR Solar供应先进的储能系统;1月,海辰储能与三星物产在厦门签署全球合作协议,未来将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总容量约为10GWh的储能系统项目合作。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海外市场需求展现出的巨大增长潜力,为中国储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近年来,新型储能产业快速崛起,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企业加速海外布局,实现全球发展,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国际影响力。”一位储能领域分析师向《中国能源报》记者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全球储能市场迅速崛起,除了以欧美为主的传统储能市场外,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也已展现出巨大潜力,预计未来将释放更多的储能订单。例如,为摆脱对于单一能源的依赖,沙特提出了“2030愿景”,到2030年,该国50%的能源将来自新能源,光伏是重头戏,为此沙特能源部将投资10000亿里亚尔(约合19000亿元)助力清洁能源发展。储能系统作为电能载体,对新能源项目接入电网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对此有分析人士称,在“2030愿景”规划下,沙特大储市场的潜力将加速释放。
受访人士指出,我国储能企业市场拓展能力强劲,在沙特、智利等新兴市场的出货量正在持续扩大。企业将业务布局到多个国家和地区,能够有效避免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提升抗风险能力,以保持较为稳健的经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