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主页 > 产业链 > 储能 明确支持,新增装机目标再提高!国务院新政为储能发展划重点

明确支持,新增装机目标再提高!国务院新政为储能发展划重点

国务院刚刚印发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中,提出了多条新型储能相关的指导意见。国务院重磅发文,意义重大,具体来看,该《行动方案》对新型储能的发展有两大指导方向:

首先,《行动方案》对新型储能显示了明确支持态度,提高装机目标,并强调标准体系建设。

《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超过4000万千瓦,而此前的装机目标在2021年7月提出,为3000万千瓦,相当于提高了三分之一。

彼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在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在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

截至目前,国内的新能储能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其中一些储能技术,如锂电池已经实现了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的目的,且核心技术装备已经实现了自主可控水平,在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等方面也取得长足进步,因此,提升装机目标也具有保障基础。

方案提到的“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与此前目标相比大幅提升。那么,新增装机的市场空间在哪里呢?《行动方案》提出,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一般应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年度最大用电负荷峰谷差率超过40%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应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5%以上。

一般来说,新型储能具有三大功能——调峰、调频、需求响应。其中,2023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六部门印发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2023年版)》对“需求响应”功能做了明确说明:

本办法所称需求响应,是指应对短时的电力供需紧张、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困难等情况,通过经济激励为主的措施,引导电力用户根据电力系统运行的需求自愿调整用电行为,实现削峰填谷,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

简单来说,就是相关部门用“经济激励”的方式来“引导电力用户”“自愿调整用电行为”,针对新型储能,可以理解为,相关部门通过设置峰谷电价差等方式,来引导用电方利用储能技术,参与到电网系统中来。

而在当前,许多地区已经制定了极具吸引力的峰谷电价差,在这些地区,许多用电大户通过储能电站,不仅降低了用电成本,还能够增加收入,同时也保障了电网平稳运行。

随着《行动方案》的出台,或将有更多的地区推出适宜的峰谷电价政策,工商业储能必将成为新型储能新增装机的最重要的市场。

其次,《行动方案》针对新型储能产能现状提出了要求。

《行动方案》指出,合理布局锂、镁等行业新增产能;新建锂电池正负极项目能效须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自2022年,新型储能行业迎来爆发式发展以来,产业链各环节均开始疯狂扩产,而到了2023年下半年,储能行业突然遇冷,下游需求放缓叠加扩产的产能集中释放,导致产业各环节产品库存高企、价格下滑,其中以碳酸锂、正负极材料环节最为严重。

这样的结果最终导致相关企业业绩大幅下滑,负债率上升,甚至处于亏损状态,还有很多企业处于濒临倒闭、破产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久前的5月8日,工信部在公开征求对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及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中,也特别强调了锂电产业链控制产能的问题,其中提到,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企业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3%;申报时上一年度实际产量不低于同年实际产能的50%。

从长远看,作为新型电力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保证新增产能布局合理、自主可控的前提下,新型储能依然是新能源行业最具潜力的市场之一。


中国电池工业网是全国电池综合门户网站、专业媒体。提供最新的动力电池、锂电池、正负极材料、视频、图片等内容,电池评测,电池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专注于电池行业、锂电池,氢燃料电池等,致力成为中国锂电池的重要元素和主流媒体。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6821865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dcgy2018@126.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