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德国媒体日前报道,因成本大幅增加,Stellantis与梅赛德斯-奔驰计划在德国凯泽斯劳滕开设的电池工厂投产时间将推迟到2026年。
此前披露的信息显示,Stellantis、梅赛德斯-奔驰、道达尔能源子公司Saft共同持股的电池企业ACC计划在法国杜夫林、德国凯泽斯劳滕、意大利泰尔莫利各建一座超级电池工厂,三家工厂的规划年产能均为40GWh。
01 三巨头联手造电池
碳中和背景下,欧洲正在加速能源转型,机构预测,欧洲未来几年动力电池需求将保持高位增长,一批本土电池企业也随之崛起。
ACC由Stellantis和道达尔能源子公司Saft在2020年共同设立,最初双方股权各占50%。2021年,梅赛德斯-奔驰通过收购成为ACC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今年2月,ACC宣布完成超44亿欧元(约341亿元人民币)的新一轮融资,这笔资金将投入到法国、德国、意大利开发三个超级工厂 。
现阶段,ACC位于法国杜夫林的工厂已在去年12月正式投产,初始生产线产能超过13GWh;德国凯泽斯劳滕工厂原计划2025年投产,总成本估计约20亿欧元;意大利泰尔莫利工厂预计将在2026年开始运营。
目前,ACC已成功成为其大股东Stellantis的电池供应商,并将从2025年开始为奔驰供应电池技术。
ACC的三位股东共同承诺:到2030年将ACC的工业产能提升到至少120GWh,并扩大下一代高性能电池和电池模块的开发和生产。
而除了ACC之外,Stellantis与梅赛德斯-奔驰还包揽了电池初创企业Factorial Energy的D轮融资,两家企业共同注资2亿美元,希望可以加速固态电池商转的时间。
据悉,Factorial Energy位于马萨诸塞州的最先进的新工厂已经开始运营,旗舰产品为100Ah阶乘电解质系统技术(FEST) 固态电池。
这些固态电池已获得认证,电池样品A已发送给Stellantis、梅赛德斯-奔驰和现代汽车集团等合作伙伴。
02 供应链抬高生产成本
在双碳目标下,欧洲各大主机厂基本上都确定了明确的电动化战略目标。欧洲在加强本土电池供应方面的迫切需求。
不仅仅是Stellantis与梅赛德斯-奔驰,包括大众、沃尔沃、保时捷、雷诺等多家欧洲车企,也通过入股或合资的方式与本土电池企业达成合作,加快导入本土电池供应商且谋划自产电芯。
欧盟委员会2022年设定的目标为:希望在2025年、2030年分别实现69%、89%的电池自主生产。
但实际情况却是,包括ACC在内的欧洲电池企业,其供应链高度依赖海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成本较高。
供应链上,欧洲市场本身并非主要的原材料生产地,其本土原材料产业链却不齐全且分散,无法形成一整套集中的原材料供应。
受供应链因素影响,比亚迪匈牙利工厂或放弃自建电芯产能。原因是石墨负极本地生产困难,必须从亚洲运到匈牙利。这意味着将原材料运至匈牙利制造电池电芯,与将成品电池电芯运至匈牙利的成本差别不大,甚至更低。
反映到成本上,IHS Markit开发的不同正极材料的电池组成本模型显示:同样类型的电池在中国的每千瓦时成本要比欧洲低6-9%。
因此,欧洲对供应链本土化的呼声愈发强烈。
欧盟委员会与欧洲议会达成的《关键原材料法案》要求,到2030年每年至少有10%的关键原材料来自欧盟本土;至少40%的关键原材料在欧盟加工;至少15%的原材料需要回收等。
不过欧洲目前仅生产电池关键原材料的1%,距离上述10%的目标还有相当距离。
此外,由于补贴力度的原因,许多电池厂商正从欧洲转向美国。电池厂商诺沃尼克斯在英国《金融时报》上表示:“欧洲建立本土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的计划可能大幅延期。”